柯文哲的等待
柯文哲
“老神在在”的柯文哲并不在意民调数字,还提醒台媒不要理会。其时,柯P的民调数据“蹿升”了一大截,甚至比韩国瑜还猛着一点,台湾媒体对他的关注也已经从“参不参选”的猜测过渡到“什时候宣布(参选)”的等待。
面对柯P,媒体的镜头不敢稍有疏纵——“白色”的柯文哲,可能随时作为第三股力量,将2020年蓝绿对决的战局变成三方征伐的杀戮场。
其实柯文哲从来都是媒体追逐的焦点。2014年,并未投入“绿色”怀抱的他却获得民进党礼让,被中立和泛绿选票拥上台北市长宝座,使“白色力量”崛起于台湾政坛蓝绿光谱之外。“柯文哲现象”更一度成为学者和媒体的研究对象。
柯文哲是比韩国瑜更早的“非典型”政治人物。前者入主台北市府之时,后者还在打理台北农产运销公司,距离两个人“南北并立”还有4年。
台湾政坛是个大染缸,蓝的绿的、各色党派和人物混搅在一起,掺杂出诡谲多变的政局。台湾民众对这幅政治油画的审美疲劳,是从2013年开始爆发的。当年8月,洪仲丘事件直接导致25万“白衫军”走上街头,不代表任何党派势力的“白色力量”也正是在那场震动宝岛的“公民运动”后,使苦于政治“闷锅”久矣的台湾老百姓眼猛然前一亮。
台湾的选民意识到,在蓝绿之外,他们还有的选。
就在那个时候,抢救过车祸重伤的邵晓玲(前台中市长胡志强夫人),参与救治连胜文枪伤,加入过身陷囹圄的陈水扁医疗团队,揭开了洪仲丘死亡谜团的柯P,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他“挺扁”,曾公开表达自己的“深绿”立场。他吸引了民进党的目光。
时间来到2014年“九合一选举”。台北市是蓝营票仓,除了陈水扁1994年问鼎成功,那里一直都是国民党的地盘,民进党想要挑战并不容易。因此,民进党看上了既保有一定媒体曝光度,立场理念相近,并且具有超高网络人气的柯文哲。
虽然柯文哲最终并未披上绿色战袍,却获得了急于攻下台北的民进党的礼让。
于是,“政治素人”柯文哲脱下了医师白袍,披上“白色”战袍,以无党籍身份参选台北市长,以20多万票的巨大优势完胜连胜文,赢得了“庶民与权贵”的战争,终结了蓝营在台北市连续执政16年的纪录。
柯文哲跳脱蓝绿框架的立场,率性直言的作风,获得了选民的肯定。在台北市长任内,他展现务实做派,“两岸一家亲”和“命运共同体”的论述,连续举办“上海—台北城市论坛”,给期待两岸关系解冻的民众带来了信心。
看到当年获得礼让的柯P并未如预期滑向“深绿”,民进党开始对羽翼渐丰的台北市长实施打压。“素人”柯文哲在台北市政方面并没有表现出网络人气一样的辉煌,无党无派、没有行政班底的短板,使他在市议会上“腹背受敌”。
看到柯文哲如此境遇的岛内名嘴曾预言柯文哲只能做一届,却在2018年底被获得连任的柯P打了脸。但从柯文哲的得票率来看,“白色光环”正在萎缩——比四年前下降了16个百分点。没有了绿营的礼让,面对着蓝营强将,柯文哲仅以千分之2的优势“惨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警训。
但当柯市长猛敲桌子的动图在网络上成为流行表情包时,他的网络人气仍然不容蓝绿小觑。当年他可是靠着网络动员获得了众多年轻选票,抓住了年轻人的心,就抓住了未来。
如今国民党已经确定2020党内初选规则,将柯文哲与民进党对手一起纳入民调。民进党内部还在乔,蔡英文一方也主张将柯文哲作为民调对比对象之一,而赖清德则是盯准了蓝绿对决。
无论如何,柯文哲已经成为蓝绿共同的“假想敌”,是在台面上的强力竞争者。“柯文哲大概一定出来”——国民党党务人员如此矛盾的表述,也透露出他们对于柯文哲的忌惮。甚至韩国瑜、朱立伦也直白示警:国民党如果不团结,柯文哲就会趁虚而入分走选票。
眼下,柯文哲仍在壁上观,当被问到如何看待蓝绿初选规则时,他仍然在打“迷踪拳”,“万一我不参选怎么办”。至于宣布参选的时机,他已经一竿子把媒体支出去两个月,八月见。
那时,国民党参选人已经产生,估计民进党的蔡赖厮杀也已见分晓。
当白色光环显现褪色迹象,直率的“政治素人”已经变成精算的“职场老手”,柯文哲还在耐心等待,就如同他自己强调的“等天亮,等下雨,等敌军走入预定的阵地”。 (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