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家国情怀展示出我们的文化自信

2019-04-30 15:18: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年周年,刚刚结束的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即以“家·国”为主题,书写了一篇献礼祖国七十华诞的美丽华章。回顾过去70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和主流电影创作,才能更好的展望我们追求的美好未来;心中记得传承,才能激发我们更勇敢地前行。谁也无法否认,我们在继续迈向电影强国的道路上,身上承载着中华文化自信和前进方向,而文化自信也正是提升中国电影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撒切尔夫人曾说过一句逆耳之言,她说:“中国人只能生产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其实,这也是中国几代影人试图打破的刻板印象。中国电影人在70年的岁月里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也在如何提升自己的文化自信与展现家国情怀方面,探索与实践了70年。

  曾经有一部新旧中国之间的电影叫《乌鸦与麻雀》,它讲到了市民受到国家力量的阻止,也展示了这些人渴望新生活、渴望脱胎换骨的愿望。1959年上映的《今天我休息》,已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表达出了国家怎样介入市民生活进行全面管理,甚至通过善良的意愿达成市民们的意愿。而到了新世纪,2018年上映的《我不是药神》,表现出的是在普通人即使连结起来也无法拯救自己疾病的时候,最后由国家出面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展现出的,正是一个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国家回应之间逐渐紧密的过程。

  最近几年火爆华语世界的《战狼》系列、《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都在国家意识方面显示出了中国电影关于世界图景的想象。一种强化国族指向的趋势正在中国电影界逐渐成型。特别是《流浪地球》,在对原著改编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强化了国家意识。比如,原著的联合政府被模糊化,最终在关键的节点上,是由中国空军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拯救了地球。

  从上世纪一路走来的中国电影,透露出了越来越强大的文化自信,我们也开始对域外电影由仰视的视角逐渐变为了平视甚至有意的俯视性。中国电影人也逐渐开始明白这样一条获取文化自信应遵循的步骤:先有自己的文化主张,然后进行文化表达,最终完成文化征服。而只有最终完成了文化征服,我们的电影才能获得真正的文化自信,才能产生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电影70年华彩乐章,“家·国”的故事一直被大屏幕记录着。中国电影的发展,就是这样点滴折射着我们的家与国的变化,寄托着中国电影人对民族、对国家朴素的情感,向世界展示着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中国台湾网网友:郭冰)

(本文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