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慎独”二字放在心中
“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清代叶存仁赋诗赠僚属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为官慎独的道理。恰如《礼记》所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在笔者看来,慎独作为一种高度自律的状态,既是个人修为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员干部党性原则的有效检验。
还记得,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第一集里,候勇饰演的赵德汉是某部委一位处长,掌握着全国的矿产资源审批,权力大,油水多,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然是个处长,但拿个部长来换,都不换。”赵德汉坐到这个位置上来以后,表现了相当高的“政治觉悟”,住着小平房,吃着炸酱面,骑着自行车,七八张卡,余额才3万元。然而,剧情随后发生反转。当反贪局的人查到赵德汉在北京一个别墅区的别墅时:冰箱、柜子里、床底下、还有卧室一整面墙,全是人民币。正应了那句老话,“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一个人能否廉洁清正,外部监督固然重要,“不畏人知畏己知”的自我惕厉也极为关键。少了自律的约束,往往就会出现“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的现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最开始的“打虎拍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制度的篱笆越扎越紧,全党不断增强“四个意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逐渐成为常态,全面从严治党可谓步步为营、持续深入。然总有个别党员干部,不知收敛、不知收手,继续做“两面人”——台上讲反腐倡廉,台下伸手拿钱;生活奢靡,精神萎靡;任人唯亲,排除异己。
“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不论是做人,还是为官,不刻意“慎独”非栽跟斗不可。尤其是作为“关键少数”的党员领导干部,更要把“慎独”二字放在心中,不论在私底下,还是在无人处,亦或在独处时,都谨慎而理智地约束、管控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做到“心有所惧,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自觉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之内和之外一个样”。如此,才能无愧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做一名合格党员干部。(中国台湾网网友:宋荣军)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