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如何破解“刚需”环境下的“胶囊房”困局

2018年11月20日 16:29:00来源:中国台湾网

  在武汉,“胶囊房”是一直存在的,它的存在是武汉近几年房价高涨的产物,胶囊房主要特点是面积小,价廉,因其小,像胶囊而得名。随着武汉“城中村”的加速消失,“胶囊房”的需求日益增大,住户多为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高校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经济并不宽裕的群体,“胶囊房”利益链背后,则是低收入新上班族对便宜租房的巨大需求。(10月29日江夏电视台)

  “胶囊房”属于违法行为,但却多年来长期存在,且屡禁不止。一方面,“胶囊房”可以将房屋租聘利益最大化,让房东、二房东增加近一倍的收益;一方面,“胶囊房”的租客多为经济来源不稳定或收入过低的青年群体,迫于经济压力只能租住价格低廉的房屋。

  “刚需”环境下,“胶囊房”拥有了自己的稳定客源,包含需求双方的市场困局该如何破局?

  守住底线,遵守社会最大公约数。何为底线?法律法规便是目前社会共同遵从认可的。“胶囊房”因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已被明文规定为违法行为,那么依法拆除便是社会普遍共识。“胶囊房”着火事件、“胶囊房”打杀事件、“胶囊房”扰民事件,如此种种的“惨剧”“闹心事”让人心有余悸,唯有守住底线,保障租客的人生安全,才是打破“存在即是合理”的不合理环境的根本。

  匹配“刚需”,为青年群体安居提供条件。租聘“刚需”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近几年,各地纷纷出台了大学生住房、购房的优惠政策,如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大学生可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到安居房、租到租赁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方面的压力。但同时也发现,这类政策与“刚需”的匹配度还远远不够。通过深入调研,有针对性的提供房屋,“胶囊房”的危害和不便都有耳闻,减轻青年群体经济压力,才是消灭“胶囊房”有力武器。

  提前意识,增加职能部门打疏结合工作。“刚需”环境下的“胶囊房”困局,不仅要严查严打,还要疏导有序。我们现在的职能部门,在媒体曝光或监察到违规行为时,往往能很迅速的进行跟进处理,然而,往往忽视了严打过后青年群体的下一个落脚点在何方?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或许导致他们面临的选择仍是下一个未被发现或刚刚搭建而成的“胶囊房”。倘若如此,监管严打变成了无用功,唯有增强提前意识、打疏结合,方能破解当下困局,若不然,“胶囊房”仍会“春风吹又生”。

  “刚需”性质的困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只处理、安置其中一方都是行不通的,因为这属于一个双方行为,有一定的市场属性。所以,这既需要强力的措施,也需要智慧的配套。(中国台湾网网友:郭金富)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