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挑战化为机遇,中国举办进博会展现出大国担当
“开放的上海等你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今日正式开幕,迎来了共82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参加国家展,来自130多个国家的3000多家企业、16万采购商参加企业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
如果说一带一路倡议是鼓励我国“走出去”,那么进博会的举办就是将各国“请进来”,使中国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断努力。
由于进博会的举办正处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期,中国举办进博会更是向世界展现出了大国担当的气质。拨开世界发展的迷雾,令世界发展重新回到正轨,这并不是一个国家或几个联合在一起的国家就能解决的。中国在这时欢迎世界各国卖家来到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中销售产品,无疑将刺激国外尽可能合理利用进博会这一平台,一来可以抢占中国市场,二来可以缓解其贸易难题。也正是因为如此,此次进博会吸引了大量国外优质企业,带来了各种高新、尖端成果和技术,以及具有特色的日用消费品等。
来到进博会的这些企业多为世界的佼佼者,他们如此看中此次盛会并带来重量级产品,说明其对此次展会的重视程度。这些全球化企业对商业机会的嗅觉极为敏锐,他们明白中国市场存在的巨大机会,无论是高端、中端、低端产品都有不错的市场,能够为这些外国企业的出口带来实质性的利好。
我国之所以愿意对外开放,是在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全球都努力向工业4.0发展的过程中,各国在互联网的和发达物流、交通工具的连接下,依然成为了一个紧密的地球村。在这种背景下,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应该包容、开放、敢于迎接挑战而共同发展,而不是为了躲避风险而固步自封。
从整体来看,我国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对改善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民间资金的投资和消费能力有积极意义;同时,进一步的开放对我国企业而言是大浪淘沙,会倒逼我国优质企业同步升级发展,存活下来的都是“金子”,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
世界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政府之间相互沟通,达成互惠共赢的贸易协定,实现相互之间的合作,一方面需要企业实现跨国贸易,进一步推动各国之间的对外开放,相互寻找、开发有更多的发展机会。通过此次进博会,中国展现出大国担当,在主动与世界各国进行和交流合作,吸引国外企业直接在中国市场对接企业、个人客户,实现中外企业之间的合作。在全球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必然会将这种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除了未来会每年都继续举办进博会外,还将通过创新思维,在互利共赢为目标的基础上加强各种形式的多边经贸合作。
进博会在中国的举办让更多的外国人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国外依然有大量的外国人对中国有各式各样的误解,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数十年前,不排除有海外企业关于在中国的投资、发展战略不符合我国的国情。进博会的举办可以让参展的外国人真实地了解中国人的生活、工作,了解中国人的需求,令外国企业未来能够更好地与中国进行多方面的合作,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近年来,中国不断在世界各场合中发出大国担当的声音,并通过一系列的举动履行担当的承诺,作为世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敢于担当的参与者,中国敢于直面挑战与困难,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引导经济全球化走向,不断将挑战转化为机遇。相信通过此次的进博会,中国将继续与各国一道拨开迷雾,共同前行。(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台湾网特约评论员宋清辉,著有《强国提速:一本书读懂中国经济热点》等书)
(本文为投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