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金庸传武侠文化承侠之精神
昨晚,一则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离世的消息打破了夜的沉寂,直至今早对金庸先生的悼念还在持续刷屏。一位网友在微博中这样悼念金庸:“金庸之后已无江湖。”其中悲切不言而喻。但也有不少网友更愿意相信,金庸只不过是“带着武侠梦睡着了”。
金庸原名查良镛,“金庸”一名是他将名字中的“镛”拆分后取的笔名。《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家喻户晓的作品,全部出自金庸笔下。憨厚忠恳的郭靖、机灵搞怪的黄蓉、玩世不恭的杨过、仁义无双的萧峰,这些跃然纸上的角色塑造让其成为武侠泰斗实至名归。
“有井水处人人歌柳词,有自来水处人人读金庸”,这句戏称恍如隔日,我们却与这位江湖的缔造者从此天人永隔。他没有柳永的隽永缱绻,他却把武侠这一独树一帜的文学体裁生发到极致。他将历史与文化融会贯通,他将情怀与精神水乳交融,让人徜徉在字里行间时品读文化的厚重、品味人生的哲学。
我们怀念金庸,更要传承金庸式的武侠文化。熟悉金庸武侠作品的人可以发现他的小说基本都已历史为背景,以《射雕英雄传》为例,郭靖和杨康两人的名字,就出自靖康之耻的历史典故;不仅是历史文化,文学功底也是可见一斑,比如黄蓉对对联的桥断,“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魑魅魍魉四小鬼各具心肠”。此外,作品中对“叫花鸡”“二十四桥明月夜”等饮食文化也做了很好的融合。金庸的小说可以说是文化的合集,他厚植文化于作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演绎文化的根性,这样的创作思路对当代乃至未来文学创作大有裨益。
我们怀念金庸,更要传承金庸式的武侠精神。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十四部作品的背后是他对侠文化的演替。从刚开始的《书剑恩仇录》中陈家洛那样的翩翩君子的家仇,到《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那样的大侠的国恨,再到《神雕侠侣》中杨过那样的反侠的浪子回头,直至《鹿鼎记》中韦小宝那样的无侠的混混。从“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歌颂到大英雄萧峰的英雄末路,再到韦小宝的风生水起,实现了从侠到人的转变,推进了高端向平民的更迭。这是认知的改变,更是思想的进步。
金庸先生给我们架构了武侠的世界,描摹了人性的江湖,启迪了人生的导向。我们要秉承他在作品中诠释的家国情怀,更要在他走后的日子里做自己生活中的英雄,明是非、知善恶、修吾身、尽己责。(中国台湾网网友:孟伟)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