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闪耀青春的光辉
看到这个题目,我不知道各位会不会在心里窃笑:信仰?什么是信仰?谈信仰还有意思吗?
最近,笔者看了《焦裕禄》。在我的记忆里,知道他是一个好官,但具体他好在哪里我不清楚,为什么大家称颂他我不知道,只是一个已经离去的几近模糊的好官印象。我在想:即使是这样一个好官,离开我们快50年之久了,现在还有多少人在关怀他的家人?多少人还敢在内心对自己说:他就是我的榜样?多少官员还愿意如他一样为民、务实、清廉?如果不是习总书记的到来,多少人还会把他再次提为我们的精神脊梁?
我找到了焦裕禄同志的相关资料来阅读,我读到了一个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焦裕禄。在焦裕禄影片中,我看到了一个抗风沙、战盐碱、堵风口,造福兰考人民的焦裕禄。最让我感动的场景是:从前和焦书记一起治理沙丘的“铁姑娘”,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她说焦裕禄逝世3周年时,老百姓摆上供品跪下来,齐声哭叫:“焦书记,苦死累死的好心人啊!你在俺家吃的是薯叶窝窝,现如今收麦了,俺做了馍,你尝尝吧……”为什么一个已经离去的人能得到这么朴实的爱?我想:所谓人格魅力就应如此解读。所谓“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就应如此解读吧!
再想想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联合国为他降半旗致哀是这样诠释的“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他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数不过来,可作为国家总理的他却没有一分钱存款;中国有10亿人口,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可作为国家总理的他却没有一个自己的孩子。”
他们,对自己都是那样严苛,为老百姓想事又都是那样的实在。这一严一实间少了多少仇官仇富少了多少争端,增添了多少和谐多少“信任”的光辉?
从来,伟人、英雄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干部跟老百姓打交道最为经常。我们的一个穿戴,一言一行都在老百姓的眼中,我们做对了,老百姓会认为是党和政府对了,我们做错了,老百姓会认为党和政府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身为干部的我们在老百姓心目中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传达的是党和政府的声音。“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入户的时候,一条温暖的板凳,一声亲切的问候;当老百姓理解地说:“没事,你也是为了工作”的时候,我会体会到一个小人物的成功。我会自豪,我会骄傲,因为我平凡的付出得到了不平凡的赞美,我喜欢并享受这种成功的感觉。这一刻,与戴上华贵的手表,与拥有无数房产,与得到厚重的红包它完全不同。
我身上的第二标签:青春。无限美好的青春,每个人都要经历,面对这段终将逝去的岁月,有的人求现世安稳,有的渴望挑战,不同的态度,决定着青春的成色。那些被历史铭记的人,那些敢言自己年轻过的人,无不充满青春热望,活跃在时代的潮头浪尖。今天的青年或许不用面对民族危亡,时代动荡,但身处的世界复杂多变,有困难和问题,有迷失和迷茫。看看,我们身边的榜样,有的人走进田间地头,当起了服务农村百姓的村官;有的人放弃城市安逸的生活,远赴边远山区支教助学;有的人凭借闯劲,自主创业走出一片天;有的人潜心科学研究,攻下一个个技术难关。有志向有抱负,不抱怨不放弃,紧随时代步伐,让青春闪耀别样光华。
人的青春只有一次,与其遗憾“韶华不为少年留”,不如多一份激情澎湃的朝气,多一份舍我其谁的锐气,多一份不惧艰险的勇气,因为奋斗过的青春永远年轻,奋斗过的青春为我们赢得永不褪色的奖章,奋斗过的青春赢得祖国的强。(中国台湾网网友:花花)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