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治方法论研习营简介 增进两岸了解
近些年政治学、国际关系、公共管理等学科对于方法论的强调方兴未艾。笔者作为一个学生,2013年暑假在宜居的台北参加了一个政治学计量方法研习营(InstituteforPoliticalMethodology(Taiwan)),获益匪浅,感慨良多,在此予以简单介绍,以及增进两岸的相互理解以及对于台湾政治方法论培训的了解。
政治学计量方法研习营(台湾)创办于2001年,旨在提高台湾研究生对经验研究的兴趣,鼓励其继续深造,培养下一代方法论人才。最早由牛铭实教授、黄纪教授、林继文研究员发起,在当时台湾的“中央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研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的支持下,在2001年首次开课。2002年‘中研院’政治所成立,吴玉山任所长,在台湾“科学委员会政治学门”的支持下接办计量营。
研习营自2004年起每年在三个主题中选其一开设课程,主要包括:类别资料分析(CategoricalDataAnalysis)、跨时资料分析(LongitudinalDataAnalysis)以及微宏观层次关联分析(Micro-macroLinkage)。除了主题相关的基础及进阶课程以外,计量营还安排讲授基础核心课程以及统计软件Stata及R的应用等。
研习营的任课教师主要来自台湾及美国,近些年一些来自日韩等地的学者也受邀参与进来。研习营主要由台湾学者任教。这些学者的来源院校不限于“中研院”,还包括台湾其他大学,如台湾大学、中正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这些老师们中的青年教师多具有海外博士背景,其中不乏加州伯克利大学、密歇根大学、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
其中曾经在台湾高校读书、往年参加过该计量营、美国名校毕业的任课教师因为有在该计量营学习的经历,在做任课教师的同时也承担了学生们的师兄师姐的角色。然而研习营中他们几乎从未标榜自己的名校光环,更多地表现出对学弟学妹们学习的关切,比如电脑课上演示用计量软件画卡通以提高学生兴趣的老师会问“还有什么想画的吗”;有的老师会说,可以多向同期授课的他的博士导师多多请教。
研习营在2001年首次开课时为期五天,自2004年起课程时长延长为两周。以2013年的研习营为例,这两周多的时间在“中研院”集中住宿和授课,免学费、免住宿费,上课配备若干名助教等负责入营结营以及期间的安排和课堂辅助工作。研习营期间除提供住宿区免费早餐和课间休息等可供交流的机会外,还提供师生集中免费午餐、有外教参加的晚餐披萨自助、集体外出唱歌和游玩等活动以增进交流,营队队员也经常结伴吃晚餐、游台北。这样不仅使参营人员们增长了学识,也建立和巩固了情谊。
营员们历年多以台湾学生为主体。以2013年为例,除台湾的学生外,还有两名大陆的学生(一名在大陆读博,一名在海外读博)。台湾的学生中多在台湾各地读书,少数在海外读书。在台湾读书的其中一些人准备申请去海外读博。蓝绿纷争在台湾是常态,折射到研习营也是如此。台湾学员们也恰好一半蓝、一半绿。平时聊天也会炮火纷飞,不伤实质情谊的硝烟在空中肆意飘荡,但那满腔的怒气似乎更主要地是在急切地普及一种辩证的态度。这些学员当中的一些人后来申请到奖学金赴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像当时教我们的一些老师们那样。(作者:韩瑶,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访问研究员、都柏林大学欧洲研究院研究员)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