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学化”在为应试教育买单
秋季开学在即,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为进一步推进幼儿园科学保教,规范学前教育办学行为,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我省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9月6日《西海都市报》)
今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五大治理任务: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解决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问题;小学要坚持零起点教学。从中不难窥见,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已是比较普遍。临近秋季开学,各地相继给出了幼儿园“小学化”治理时间表。
幼儿园小学化最大的危害是会造成孩子厌学心理。一些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这不仅剥夺了幼儿童年的快乐,更挫伤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脱离孩子的认知能力,提前让孩子学习那些难懂的知识,使孩子失去了本该玩耍的时间,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得不偿失。
幼儿园“小学化”本质上反映的问题是脱离教育规律,拔苗助长。为什么会存在这种教育操作,说到底还是应试教育的思维惯性在作祟。从幼儿园“小学化”,到填鸭式教学、题海战术、超能型作业,殊路同归,都不是素质教育的本意。
幼升小考题难倒家长,早已不是新鲜事。现在一些所谓“名小学”,小学生入学要过各种笔试关、面试关。最近,某小学的一道入学考试题在网上走红:“1111=0;3388=4;1289=3;9090=4;2256=1;1868=?”要求根据规律找出答案。这道题甚至难倒了博士家长。应付这类“简直可以上天”的题目,不搞超纲教学能拿得下来吗,作不出来上得了名校吗?
幼儿园“小学化”的背后,有一股强大的推力,就是应试教育。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上好学校,但谁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读好一点的学校。要挤进好学校,捷径就是提前起步、超纲学习,在竞争中考个好分数。所以,许多家长不仅不反对幼儿园“小学化”,还认为幼儿园这样做才是负责任,热衷于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幼儿园。
教育资源不均衡与办学理念、政绩观都有内在联系。至今在很多地方,还在一门心思培植“盆景”,搞什么“示范”学校、“规模性”学校,并且作为考核的加分项。如果坚持这样做下去,超龄教育这种现象,就可能按下葫芦起来瓢,明着不行暗里来,是很难彻底熄火的。
教育属于公益事业,分配教育资源的蛋糕,应该向洼地倾斜,不应该是高坟头上添土。有必要深化改革义务教育基本供给的体制机制,把教育资源的煎饼摊匀,以抽去超前教育的釜下之薪。把底火浇灭了,才会化解幼儿园“小学化”的纠结。如果仅用抽刀断水之法,难止超前教育“水更流”之势。(中国台湾网网友:张全林)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