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全程录音:“人过留声”隐私保护需要留神
要打车的朋友注意了,根据滴滴公布的整改措施,9月8日,滴滴在快车、优享、专车等网约车业务中试运营全程录音功能。网友对此意见不一,录音是否能保证乘车安全,或仍待时间验证。(9月8日《新京报》)
滴滴“全程录音”实施起来很简单。在司机端,司机只需更新到最新版本的滴滴车主APP,打开点击出车后,根据相应的录音授权提示、阅读相应的规则后,点击授权,即可一键开启。在乘客端,乘客需更新到最新版本的滴滴出行APP,在呼叫快车、优享、拼车或小巴前,根据相应的录音授权提示、阅读相应的规则后,点击授权,即可一键开启。
滴滴的“全程录音”,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乘客利益的。“全程录音”确实能够起到不小作用,乘客和司机交易的所有过程,都能够被录音设备记录下来,实现了“人过留声”,有了“人过留声”,发生纠纷就能找到证据。但是,滴滴的安全不能只靠“全程录音”。对于色狼司机的言语挑逗之类的事情,依靠“全程录音”固然可以事后分清责任。可是也不是万能的,言语方面可以依据“全程录音”记录下来,而如果是“肢体流氓”呢?显然,“全程录音”未必能成为有效的呈堂证供。最为关键的是,如果是伤害案件、性侵案件,甚至是杀人案件,案件已经发生了,“全程录音”也只是事后诸葛亮了。
所以说,滴滴的安全保障,还需要更多方面发力,关键点在于:如何让“色狼司机”当不了滴滴司机?
除此之外,对于滴滴的“全程录音”,大伙更加担心的是隐私泄露的问题。这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全程录音”是滴滴运营企业采集的,而滴滴只是一家企业,他们有没有权力采集这些数据?采集这些数据是不是符合法律规定?即便不考虑法律权力的问题,也需要考虑企业采集信息,需不需要有关部门审批?假如所有企业都能以“为了大家好”的理由,随随便便采集个人的音频、视频信息,那么隐私安全谁来保护?
更值得一说的是,就算以上我们担心的问题,都不是个问题,那么企业采集的个人音频信息,也是需要强力保障的。在乘坐滴滴车的时候,从拨打电话,到全程下来,期间所有的对话,所有的声音,都被采集走了。“个人的声音”其实也是隐私权利的一种。在这种情况下,市民的“个人的声音”就储存在了企业的系统里。如果因此产生了危害谁来承担责任?虽然说“个人的声音”用处或许不大,不过总怕“那些有心人”,“个人的声音”也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载体和手段。一次次信息泄露事件已经让公众成了惊弓之鸟。
因此,滴滴全程录音之后的“人过留声”隐私保护需要留神,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保护措施。(中国台湾网网友:郭元鹏)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