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当有“草帽情怀”
近日下乡,听一位老人说,如今在下乡来的干部中,很少有过去经常看到的那种头上戴一顶草帽、骑一辆自行车下来的干部。现在干部下乡,一般都是坐着小车进村的,他们到村委会坐上一会,和村干部聊聊天,问问村里的情况,然后就打道回府了。(9月9日,人民日报)
城里的领导干部到乡下去,是调研的一个方面,也是工作方式中的一个侧写。到基层去,不仅仅是对领导干部身体力行的要求,更是对他们思想上的一种指引,因为只有真正到基层去,才可能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才能做出最切实可行的措施,也才能真正做到为民服务。
然而,当物质文明不断发展,领导干部到基层去也显得有些“浮躁”,坐着小车进村、到村委会转一转,就算完成了任务,这显然是不够的。笔者认为,无论在什么时代,领导干部都应当有“草帽”情怀。
“草帽”,或许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都有点陌生了,但是,在“火辣辣”的田间地头,那是农民伯伯最朴实的装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它也是不少领导干部下乡的“标配”。事实上,“草帽干部”不是必须要戴草帽,而是对这样一批领导干部的生动描述:他们常常去乡下,他们的打扮和农民兄弟差不多,他们还能够一待就是好几天、与农民兄弟同吃同住、一起下田干活……简单的来说,这样的“草帽干部”就是农民群众中的一员,他们也就能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如今,“草帽”或许已经过时,但是“草帽情怀”则永不过时,领导干部当始终陶冶自己的“草帽情怀”。
领导干部有“草帽情怀”,就应当“改头换面”。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上,领导干部都应当始终保持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不为物质所累,不盲目追求奢侈,始终保持淳朴的“群众样”。
领导干部有“草帽情怀”,就应当“脚踏实地”。尤其是在下乡走访时,不能始终坐在小车上“观光”,而应该改掉官僚主义作风,戒掉娇气,“脚踏实地”到群众中去,群众才愿意给你“掏心窝子”。
领导干部有“草帽情怀”,就应当“感同身受”。下乡调研,不是走过场,听听报告就能了解实情;领导干部到乡下去,不单单要强调频次,更应该重视“长度”和“深度”,只有真正与群众同吃同住,“感同身受”,才能真正体会群众的苦,也才能真正做出对民有益的决策来。
“草帽情怀”,它是应该深植于领导干部心中的一种仪式感,更是领导干部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作风。(中国台湾网网友:唐蕾)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