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打谷子 收获的不仅仅是“谷子”
镰刀、草帽、雨靴、防水服……9月11日,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农场里,正值中午,几十名同学却在农田里麻利地干起了农活,割水稻、打谷子、锄地……大伙分工明确,忙得热火朝天。(9月12日,成都商报)
一般看来,大学生应该坐在教室里聆听大学老师讲授各科知识,或是在实验室里摆弄各种科学仪器研究科学理论,怎么还在农田里干起了农活?原来这是川大锦城学院从2006年就安排的一项必修课程,学生们必须在学校的农场里干农活。从学生们的实践情况来看,参加过农活的学生们觉得这项课程“比较接地气,蛮锻炼人的”“很有意义”,这也是学院安排这项课程所期望达到的效果吧。笔者还清晰地记得就读高中时,学校就安排每个班级轮流打扫学校的公共区域或开展除草活动,同学们也大都十分喜爱参与这项活动,而且看着自己的校园变得更加干净整洁,也由衷地觉得自豪和满满的成就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建设者,除了需要学习掌握各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需要培养劳动精神,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把学习掌握的知识技能通过劳动实践融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
一是要合理安排课程。学校在综合考虑学生学业时,除了安排必修课程,也可以安排一些选修课程,设置不同种类的劳动教育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体验劳动,认识劳动,实践劳动。
二是要宣讲劳动精神。让学生们参加劳动,归根结底是要让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而不仅仅是为了学分和学位。学校还可以通过邀请劳模来校分享交流、举办展览、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来扩大宣传、增加影响力,让劳动精神能够在学生们的心里扎根生长,让劳动精神能够更加深入持久地影响每一位学生。(中国台湾网网友:李在春)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