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辞”是梦想的入口,还是逃避现实的出口?
调查中,47.3%的受访职场青年称身边“裸辞”的人能够顺利地找到工作,40.8%的受访职场青年称不太顺利,还有12.0%的受访职场青年表示不清楚。(新华网8月9日)
曾经一纸辞职信——“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引燃了多少躁动的心,又翩跹了多少芳菲的岁月。“弃之可惜”终究抵不过“食之无味”的回响,呈上一纸辞职信,似乎,“诗与远方”就能扬帆起航。
但是,你心中所谓的梦想,可能仅仅只是泡影般的幻想。于是,空掷了太多热情,自找了太多烦恼。
一言不合就辞职,俨然青莲居士那“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恣意放纵,五柳先生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超凡脱俗。但也仅限于“俨然”二字而已,强大的外表内也许包裹着一颗脆弱的心。
承受不了工作负荷、工作中遇到挫折、不认同企业价值观、结婚生子……“裸辞”的原因千百种,却都不是非要靠“一走了之”方可解决。反观内心的“梦想”:不受拘束的生活、自由丰厚的经济来源、达成诗与远方的期许,甚至是爱自己想爱的人……两相比较,不难看出“裸辞”与所谓的“梦想”其实犹如两条平行线,并没有过多的交集。
撕碎“梦想”的华美外衣,其实是寻找逃避现实的出口罢了。那么多华丽的谎言:佛性青年不想向世故妥协、千里马寻不到伯乐、“铁饭碗”不是我的真实实力……就像小品中的那句“走咧,伤自尊咧”,但结局往往啪啪打脸。“裸辞”,其实颇给人一种败走华容道后慌不择路之感,为图短暂的畅快而不去考虑长远的未来。经济压力会接踵而来,现实问题远比在职时的烦恼更为头疼。
盲目“裸辞”,更多折射的是因现阶段的迷茫而对未来抱有过度的幻想。用离开来逃避不如意的现实,兜兜转转反而与理想背道而驰。辞职会造成恶性循环,对现状的不满衍生对“裸辞”的依赖性,久而久之,没有稳定的工作产生了频繁的盲目择业。无独有偶,“裸辞”成瘾,会滋生对自我的否定,求职书中那项接连更替工作也会被质疑是否存在能力问题或性格问题。
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那些咋咋呼呼上演“裸辞”戏码的,反而是能力不足者。当现实情况或自身能力支撑不起太多的想法,那么这些想法只是徒有其表的框架,即成了空想主义。每个行业都能涌现人才,每个平凡的岗位都可实现人生价值,都有不平凡的可能。但是频繁的浅尝辄止,结局只能是管中窥豹、一事无成。所谓“青年强,则国强”,若是青年群体中“裸辞”之风盛行,那么三百六十行中的“状元”何处寻觅?
解决“裸辞”之风的立足根本,还需从青年自身抓起。择业时精准定位,思虑周全;就业时兢兢业业,发光发热。用实战不断磨砺自身,方是提高能力的不二法门。言语中的自信不是成功的阶梯,工匠精神与技术人才也无法用一次次的“挥手作别”来练就。
其实正如《东邪西毒》中的一段话:每个人都会经过这个阶段,见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可能翻过山后面,你会发现没什么特别。回望之下,可能会觉得这一边更好。
确实,与其一味寻找逃避现实的口出,不如脚踏实来证明梦想的真实存在,莫要跌跌撞撞之后,才领悟风景这边独好!(中国台湾网网友:王凯磊)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