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党职换届选举评析
民进党党职选举分为县市党部主委和中央党部职务两大序列,本文主要涉及的是后者。党职选举的报名分为领表和登记两个阶段,中执委领表42人、实际登记30人,中评委领表有18人、实际登记11人,实际登记人数刚好等同于需要选举的人数,等额选举背后不免让人怀疑派系交换。与之同时,下会期民进党团的干部选举也是同额竞选,干事长只有亲英系李俊俋登记,书记长也只有亲新潮流的郑运鹏登记参选。所有重要的干部都是等额选举,这是民进党三十年来第一次,说好听点是为了年底选战做准备、搞好团结;说难听点就是派系分赃、共同承担责任,届时谁也不能让蔡英文下台负责,因为选的好与不好都是民进党全党的事,再也不是蔡英文个人或者英系单独担责任,至少中执委票数第一的陈菊以及“行政院长”赖清德这两位新潮流人马跑不掉。
民进党的权力机关——中常会的改选也相似,10席票选中常委,是英系、海派、“正国会”和新系各2席,苏系和绿色友谊连线各1席的平衡局面,这既是各个派系妥协的结果(新潮流不再寻求独大,反新潮流者自然也不要求制衡),同时也可以近似看成各派系在民进党党职中实力的展现。“实力多大分多少位置”,这也是各个派系都能接受席次分配的重要原因。比如,在上届中常委选举中因内讧而挂零的谢系,本次争取中常委还是未能成功,只好退而求其次,从新潮流手中“协调”来了“中评会主委”的职务。谢系实力大减,但一口气尚存。海派则和前台北市党部主委黄承国结合(也有人称之为“海国会”),拿下2席中常委,与第一大派系新潮流、第二大派系“正国会”拥有相同的席次,也展现实力的提升。海派掌门人林昆海掌控三立电视台,在高雄蓝绿通吃、黑白兼顾,与民意代表关系很好,在上届党职选举中就已掌握三四十张高雄党代表票数。结盟对象黄承国又拥有台北市党代表的支持,其人马续任台北市党部主委,党代表票数得以翻番,从而稳固掌握2席中常委。
民进党的党职选举早已经提前到党代表选举上,各派系依据所能掌握的党代表票数分配席次,反而基于党代表选举的中常委、中执委、中评委选举沦为花瓶,但争抢党代表票数仍然存在。因而,外界对于等额选举的关注过多,真正的焦点似乎应该前置到党代表席次的分配与掌握程度上来。(作者:李东海,四川省台湾研究中心,江苏省台湾问题研究中心兼职助理研究员)
(本文系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