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据干部”不可姑息纵容
6月20日下午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通报了一些地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屡禁不止的问题,从通报的情况看,造假的手段和动机等,与以往并没有多少差别。令人关注和深思的是,通报中提到的“统计执法监督受到各种约束,处罚偏松偏软。各地查处统计违纪违法的自觉性不强、主动性不高,不敢执法、不愿执法……。”这些,才是问题的关键,也是我们应该着力加强和改善的地方。(人民网,6月22日)
当前,个别地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歪风邪气屡禁不止,工作成绩中充斥着不少“造假”水分,严重影响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可以说,造假之风一旦盛行,必将损害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侵蚀党的执政根基。因此,必须坚决遏制弄虚作假的歪风,做到发现一起、问责一起、警示一片,在各地、各单位积极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遏制弄虚作假的歪风,关键在于要找准“病根”,方能“对症下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再到“反四风”,中央高度重视党员干部作风问题,好作风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基石”,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作风不严、弄虚作假,必将触碰政治底线。
那么,数据造假“病根”何在?处罚偏软、追责不力是重要原因之一,问题摆在面前,但是问责处置却“雷声大,雨点小”,长久以往,不仅削弱了统计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再者,还是缘于领导干部自身作风不严、工作不实,平时懒懒散散,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等到统计工作成绩时,“数据求大、求好看”,欺骗组织,糊弄群众,一味捞取个人政治资本。
诚然,要从根本上遏制统计造假的恶劣行径,需要多管齐下。一方面,要加强惩治力度,对于数据造假要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惩治一起。”不姑息、不懈怠,不仅不能让其尝到甜头,而且必须要让其吃到苦头、付出代价,从而消除滋生统计造假不良风气的土壤。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敢于对统计造假现象“说不”。党员干部要重“里子”轻“面子”,以脚踏实地的作风干事创业,决不可辜负了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中国台湾网网友:安彦溪)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