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强化人才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情系“三农”,念兹在兹,语重心长。(人民日报5月7日)
推动农村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人。但目前农村的人才状况却并不尽如人意。长期以来,人才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和“贫血”。乡村振兴,人才为急。
笔者以为,要完成乡村振兴战略,就要破解乡村人才瓶颈制约,要汇聚全社会的力量,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位。
一是加强人才培养,确保后继有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务农劳动力数量大幅减少,“老龄化、低文化”的现象十分普遍。很多地方务农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成为现实难题。农村农业面临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产业新精业态,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二是加强人才引导,走出断层困境。目前,农村民生改善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人才保障,要对乡村加大智力扶持力度,有序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流动。引进人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拥有故土家乡的情愫,有回报乡梓的情怀,而且对农村更了解,鼓励返乡创业,为农村发展做出贡献;二是农业领域相关的人才引进,包括农业技术、加工、市场、营销、旅游、规划、金融等方面,提供农村的广大空间,施展拳脚。同时要加强引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全社会高层次人才,同时要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管理体制,想方设法留住人才。比如,对达到一定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给予一定照顾,解决其后顾之忧,如住房补贴、安置家属工作等。
三是加强人才激励,形成强大合力。农村其实不缺资源,缺的是能挖掘资源的带头人,缺的是能带来新鲜资讯的人才。可以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形成一股强大的全力。
四是加强体系建设,保障服务能力。要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农村人才培养相关体制机制,构建技能培训、教育管理、规范指导、政策帮扶为一体的培养制度体系。要精确培训对象,“因材施教”进行课程设定。以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创新与探索在线培训、手机客户端管理考核等新型服务方式。构建政府扶持、面向市场、多元化的农村人才培育体系,不断提高乡村人才的服务能力。(中国台湾网网友:龙春燕)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