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是谁让基层干部变成“手机奴仆”?

2018年05月21日 15:33:00来源:中国台湾网

  近日,一位基层干部在微信中描述了其沦为“微信工作群奴”的状态,他的“副包”(即包村工作副手),每次出门要带五部工作手机,里面是各部门不同的工作系统要填报,所有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5月14日中国网)

  基层干部配多部手机,如今已是见惯不惊,有的地方还美其名曰“干部工作机”,曾一度让老百姓感到“羡慕”和“嫉妒”。而基层干部对这一“福利”并不买单,甚至称其为基层干部的“坑”。本是“人民公仆”的基层干部却变成“手机奴仆”,不得不说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作风害死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手机APP、QQ群、微信群等已成为“现代办公工具”,既方便了基层干部工作信息传输,也增进了基层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交流,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干部工作效率。但是任何事物都应有度,如果不加节制地泛滥,就会起到反作用。就拿基层干部所配置的众多手机来说,一个干部不仅要“照料”五六部手机,在长期的基层工作中保证手机不遗失、维持其24小时不间断运作、不搞混各手机的“娘家”。还要每天应付众多手机的来电来信、落实工作要求。这已经成为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把大量的时间和经历用在手机上,这是为手机服务还是为群众服务?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概念的引入,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管理软件大量开发使用,党建、民政、城管、综治、应急、执法、网格、大数据等职能职责的“千根线”,就落到了基层干部“一颗针”上,而各职能部门各自配置的专用手机、开发的“APP”软件以及各条线上建立的不同层级的QQ群、微信群等,使基层干部真正沦为了“手机奴仆”“微信群奴仆”。

  此时或有人问,为何要为基层干部配置如此多的手机?究其原因看。其一是暴露出在大数据背景之下,一些地方的数据信息系统建设未能解决职能条块分割的问题,部门之间的信息尚未得到整合。比如在有的地方,其综治、城管、党建、民政、基层网格化管理等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没有对接,于是各部门各自建设信息数据系统和开发管理的“APP”软件,正因为系统缺乏兼容性,各部门各条线就有不同的专用手机或“APP”。其二是形式主义之风如顽疾根深蒂固,有的地方和部门把建设数据系统成为时尚,花巨资修建系统,开发软件,大搞重复建设,还大言说成抓痕迹管理,加之缺乏科学的评估,结果是系统不仅不能为工作服务,反倒成为工作的包袱,基层干部成为“手机奴仆”的最大“受害者”。其三是“手机APP”“微信群”成为官僚主义作风渗透的载体。在一些地方或部门,“手机APP”“微信群”成为领导干部听报告、下指示的工具,于是上班看手机,通过手机报告工作、期待领导在群里的点赞,就成为基层干部每日的必修课,导致基层干部在“手机APP”“微信群”上的攀比风蔓延,本就一个常态的工作,通过“润笔”处理,就成为了受点赞、获夸奖的“工作创新”,在基层干部中滋生了不严不实的作风土壤。

  笔者认为,要改进基层干部变“手机奴仆”的现象,让基层干部真正成为“人民公仆”,还需齐抓共管,多方着力。首先要提高利用大数据系统服务工作的认识,增强系统的信息开放性和服务功能,避免系统重复建设,提升信息资源整合力,达到建设一个系统,服务多个职能部门,搭建综合服务平台的目的。其次要继续加大作风建设,洞悉“四风”问题的变异转化,从思想上解决存在“手机奴仆”的根源问题。再次是狠抓担当落实,加大工作调研,多到基层看实情,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克服了解工作靠手机、听报告靠手机、工作安排靠手机等对手机的过分依赖。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把基层干部从“手机奴仆”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为老百姓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多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中国台湾网网友:隔山)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