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禁宣令让教育重归理性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在今日举行的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各地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一旦发现严肃处理。(中新网5月8日)
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教育部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上颁布这条“禁令”可谓是适逢其时,可以预见的是,这条禁令必将有效遏制某些学校虚荣浮夸的自我吹捧,从长远来说,会在平抑学区房房价及教学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考生历经十年寒窗苦读,在通过高考的检验后金榜题名,这样的结果无论是对考生本人、考生家庭以及考生所在的学校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好消息。
考生的亲朋好友们奔走相告、互相传递喜悦是人之常情,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某些学校以此做文章,用“高考状元”吸引人眼球,把自己标榜成“状元的摇篮”、“状元量产基地”的做法就值得商榷了。
历年来,某些学校“绑架”高考状元做类似宣传的例子可谓是不胜枚举,学校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通过近乎作秀的宣传提高自身知名度,进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就读,最终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
然而,学校的做法忽略了一个重要方面:社会作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的增多,必然加剧学区房“高烧不退”的现象,还有,同为学校,有的学校门可罗雀,招生困难,有的却人满为患,想要一个入学名额困难重重,这样严重的两极分化实在不利于教学资源优化配置。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学校大肆宣传“高考状元”的做法存在太多的主观和片面因素。按照学校的宣传来看,考生之所以能够在高考中拔得头筹,完全是学校的功劳,这是极为不恰当的。
诚然,学校提供的学习环境以及老师们的殷殷教诲给了学生充足的养分,但是要想真正成功,学生一方面要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必须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和汗水,只有这样才有独占鳌头的可能。
高考状元毕竟只是个别现象,学校罔顾学生群体存在个体差异的事实,以点带面的大肆宣传,实在难避模糊概念、过分宣传的嫌疑,教育部因此颁布的“禁宣令”,真正给某些学校划明了红线,敲响了警钟,意义深远。(中国台湾网网友:翟剑)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