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被“看起来很美”的网络高利贷蒙闭双眼
“只需一张身份证,20分钟即可到款。”无抵押、无担保的现金贷APP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迅速蹿红,成为“手机上的银行”。然而,看似简单、快速又低息的贷款服务,不过是诱人上钩的幌子,不少现金贷平台年化利率逾100%,更有甚者高达583%,堪称“网络高利贷”(半月谈网2月28日)
相较银行手续繁多、审查严格的借贷流程,快捷的网络借贷大受欢迎,迅速蹿红就不足为奇。充分发挥互联的优势,深化创新金融服务,既是国家鼓励政策,也是满足民众需求的手段。
为何“看起来很美”的网贷却屡屡成为某此人巨债缠身,甚至“香消玉殒”的“窟窿”,令人愤怒之余,也更让人后怕。
自网络借贷面世以来,各大媒体陆续报道过一些因通过网络平台借钱而发生纠纷,甚至造成借款人死亡的案例。19岁湖南女孩欠“现金贷”离家出走至喝药自杀,25岁理工科硕士网贷欠债5万多元,在旅社自缢身亡等等,事实摆在眼前,血淋淋的教训,不仅暴露出网络借贷存在的“黑洞”,也为加强互联网借贷管理提出了要求,更为热衷于网络借贷的民众敲响了警钟。
在金融服务创新中,互联网借贷变身“网络高利贷”,根源还是少数企业和不法商人对金钱的无耻追逐,在暴利的驱使下,不惜找政策漏洞、钻创新空子,甚至以身试法,用灵活快捷、低门槛等为愰子,为消费者设下连环套。不仅没有社会责任,更是一种违法行为。
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使有也是陷阱。血的教训为何不能从根本上阻止消费者“甘愿上当”的热情,栽倒在网络贷窟窿里的年轻人,甚至还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令人惋惜,更让人惊讶。社会见识少,不是年轻人“上当受骗”的理由,消费观畸形,花钱无节制、收入来源少,偿还能力低以及面子思想严重,法律意识淡薄,才是年轻人主动投怀送抱、饱受网络高利贷祸害的根源所在。
然而,除了网络平台的无耻逐利和消费者的“自投罗网”外,“网络高利贷”能横行至今、血债累累,同样离不开职能部门的审核漏洞和监管乏力。尽管网贷平台在经营过程会千方百设钻空子、找缝隙,通过政策漏洞,以“砍头息”“日息”“月息”等等作弊方式,逃避审核监管。但是,明知网贷平台,特别是一些所谓的“中介”助贷机构,存在严重问题,尤其是在故意放宽对身份证信息、借贷人员条件的审核,让不符合借贷条件或者不具备偿还能力的人落入“圈套”,导致纠纷频发,甚至命案时,相关部门仍然只是以文件和形式上的监管进行堵漏,既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对民众进行宣传普及,更没有采取严厉的执法措施,不仅纵容是在“网络高利贷”,更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网络高利贷的存在,是一个既涉政策,也及法律,更是与人性密不可分的复杂事物。面对网络贷看起来的美好,消费者要管住欲望,擦亮眼睛,相关部门更要看得到,管得住,当然作为创新的主体,网贷平台或者企业,除了利润外,更要有社会责任。否则,任由网贷“害群之马”肆意妄为,对国家、对企业、对个人都不是一件好事。(中国台湾网网友:高原白)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