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需多花心思、量体裁衣
2018年3月13日人民网报道,过去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超过50%,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在2017年里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5%,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近1亿亩,全国绿色防控覆盖率达27.2%,2724个县开展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129个县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这些数据让人看到了改革创新给乡村发展带来的巨大动能,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还需要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需要党和政府多花心思。
农村天高地广,很适合搞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田源经济是农村发展的主要途径。农村不缺好的农作物、农副产品、山水风光、风土人情,缺的是先进的技术、高效的管理、精准的宣传。所以农村现阶段最需要的是引进先进技术让种植、养殖更高产,让有限的土地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让技术为每年的稳定收成提供保障。农村人口多、分散广,各干个的无法形成规模,得拧成一股绳才能变得有力量,管理至关重要。鼓励、带动管理型人才到农村,把数据统计、分析和风险评估运用到农村产业中,让农民不再盲目的低头干活、看天吃饭,而是对未来的收益有较为准确的预估,并且通过区域整体管理,各家各户能互相扶持,抱团前进。有了好产品、好收成,最后的宣传必须跟上,现在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信息大爆炸的大环境下,如果宣传不到位,再好的东西也会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之下。时代注定了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也赋予了更多的竞争机会,用好互联网,让农村的美食、美景被更多人知道,关注农村的人多了,自然就把农村的资源带出来,把外面的资源带进去。
在发展农村产业的过程中,不能只看眼前不顾长远,更不能只重速度不重质量。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尤其现在城市的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并没达到理想状态,所以人们会向往农村的山青水净、空气清新、食品绿色无污染。要保住农村最吸引人的优势,就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严格把控生产质量,种植、养殖严控农药的使用,坚决杜绝危害食品安全的情况出现,绿色产品的招牌要打响,并且保护好水源和土壤,留住绿水青山才有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在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美化点缀、增加人性化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但要注意不破坏农村原有的古朴质感和独特的地理风貌。农村改革目的是化茧成蝶,而不是面目全非,所以需要领导干部心中有尺,为当地的未来量身裁衣。
乡村振兴不可粗糙开放式发展,需要的是党和政府重视细节、眼光长远、留住人才、培养队伍、硬件软件同步抓,让绿色发展之路走得更稳、踩得更实。(中国台湾网网友:未遮山)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