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两岸青年交流的启示
“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具体说来,交流过程中同胞间的“以心相交、尊重差异、增进理解”非常重要。在我们走入新时代、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大潮到来的背景下,青年交流活动必将更为普遍和热络。在名目繁多的交流活动中,贪图规模、浅尝辄止者往往办不下去,或因为组织成员更替、募款来源问题遭遇停办,举办至今的更是少之又少,但有两个是此中明珠、不得不提。
三月底,举办十年的“两岸青年学者论坛”在宁波上演,两岸关系陷入僵局、青年交流面临新挑战之际,显得尤为可贵。一位从事两岸交流近十年的台湾老记者得知我参加了全国台研会举办的青年学者论坛,感慨说“这会不一般”,“在马英九时期或许没什么,两岸关系趋冷的情况下,有那么多年轻学者能聚在一起发表看法非常不容易”。
的确,在论坛中,围绕国民党走向的问题,不少大陆学者给出了恳切的建议;围绕两岸关系是“男女关系”还是“兄弟关系”,大家也能吵成一团而不伤和气,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论坛的时间不够“吵架”,大家再约时间进行小规模的探讨。开诚讨论又尊重彼此立场,尽管都知道很难探讨出所以然来,还是不断地进行西西弗斯式的尝试,也在这个过程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出席会议的汪毅夫副会长感慨早年青年学者之间交流的艰难,呼吁与会者珍惜来之不易的交流机会,要对极端政治势力对两岸交流的干扰说“不”。汪老做出期许,作为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应该把推动学术进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为一生的志业。
在会议上,也有台湾学者直言不讳地指出,大陆个别人士在最早时候留给他不好的印象,由此导致很长时间他都对大陆充满负面观感,一直到他更大规模、更深层次地了解大陆社会和大陆人才发现第一印象是错误的。这让我想到去年七月在台湾政治大学的两岸精英研究及参访夏令营中,大陆参访者对台湾组织团队赞不绝口,陈德升老师却不断提醒“台湾也有坏人啦”。两岸都有好有坏,不应偏见,而应广范围、深层次的参与才能了解实情。了解实情后又发现两岸社会是如此相似,同样是在政治大学的营队中,台湾省议会前议长高育仁对大陆同学感慨,来台湾,应该没有感觉像外国吧。两岸同文同种,暂时的不同怎能掩盖长久和根本的相同?(作者:李东海,四川省台湾研究中心)
(本文系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