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代客祭祀”成生意,还要“清明假期”干啥?

2018年04月03日 14:21:00来源:中国台湾网

  清明节是我国祭祀先祖、缅怀先烈的传统节日。因为有需求,近年来代客祭祀也营运而生。一杯茶、一对烛、一盘果、一封信,收费100元,这样的代客祭祀方式你接受吗?4月1日,记者走访发现,重庆有陵园推出了这样的“基础套餐”。(4月2日《澎湃新闻》)

  从积极方面来看,“代客祭祀”生意出现,是观念变革的一种呈现方式,不是所有的思念都需要“亲自到场”了,不是所有的怀想都需要“面对坟包”了。只要心在,寄托就在。新的时代,理应接受新的祭奠方式。

  可是,在“代客祭祀”现象里,也不能只是看到观念更新,还应该看到背后的社会问题。

  清明节在以往是没有放假一说的。后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取消了一个“七天黄金周”,将这个放假利好分配到了传统节日里 ,清明节也就从半天假期到了一天假期,又到了现在调整假期之后的三天连在一起的假期。主要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就是倡导思亲文化。

  有了三天连在一起的清明假期,为何还是出现了“代客祭祀”的火爆?按说,时间有了人们可以更加从容去祭奠亲人了,为何还是花钱雇人扫墓?这背后是有原因的。

  虽然有了祭奠亲人的清明假期,可是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这个福利。一些私营企业,会以加班加点的名义,会以大局为重的名义,不放这样的假期。虽然说,加班是支付了报酬的,但是也无情剥夺了职工祭奠亲人的权利。

  除了一部分企业让清明假期形同虚设之外,更大因素是:即使有了清明假期,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时间“到亲人坟包前去看看”。目前是一个人口流动很大的时代,大量人口背井离乡了,有的还在距离家乡很遥远的地方。表面上看三天假期很宽松,而实际上回到家乡三天时间也是风尘仆仆。这需要假期制度更加人性化,对于异地他乡人群来说,能否实现“假期自由组合”?比如可以允许他们从其他双休日里再“移植”两天时间。

  更该关注的一个现象还有,清明假期,很多人用到了旅游上。这个时候正是踏青好时节,有的市民获得了假期之后,首先想的不是祭奠亲人,而是想着游山玩水,把时间规划到旅游的行程上。这其实也是一种尴尬现象。

  “代客祭祀”这种方式我们需要理智接受,但是其背后的社会问题,却不能视而不见。毕竟,有些事情还是亲力亲为的好。“代客祭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清明文化”、“思亲文化”、“清明假日”的尴尬。(中国台湾网网友:郭元鹏)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王鑫]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