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文明祭祀方式播撒出一片“清明”

2018年03月26日 14:53:00来源:中国台湾网

  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作为中国悠久历史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广大百姓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国家法定的节假日。每年到了四月清明节前后,每家每户往往全家出动,用各种各样的形式缅怀祖先和故去的亲人。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千年陈酿的一杯香茗,也是中华儿女代代传承的无价瑰宝。“百善孝为先”,在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里,“孝”是排在首位的。在清明节前后焚香祭祖、寄托哀思,祭扫祖先、企盼先辈安息正是一种孝道的表现。在清明祭祖途中,不乏能看到上至“耄耋”下至“黄口”全家出动的景象,“孝道”这块文化瑰宝在上传下效中得到了美好的寄托和传承。

  清明呼唤文明,莫让思想的糟粕侵染了“净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本该是个沉浸在对先人无尽的哀思和追忆中的日子,不知道啥时候因个别的思想糟粕衍生出种种乱象,各种攀比的歪风渗透到庄严肃穆的祭祀活动中,不仅放火烧山的消防隐患愈演愈烈,给先人的纸钱也升级成了“纸汽车、纸豪宅、美元冥币、二奶”等令人啼笑皆非;更有甚者,还出现了“烧人民币”的一幕幕荒唐闹剧,种种不文明的行为违背了祭奠的初衷,玷污了文明祭祀的一片净土,也给清明节制造了不和谐的“噪音”。优秀的传统文化固然需要传承和弘扬,但前进的路上更需要时刻秉持文明价值观的标尺,莫让歪风邪气给“清明”蒙上了一层尘。

  新时代当有新风尚,传统文化也期待新鲜气象。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在清明节期间用于祭祀焚烧的纸张就达千吨以上,每生产一吨纸张需要消耗17棵树木。清明节当天,全国“白色浪费”便高达100亿元,造成污染和浪费不说,容易酿成火灾,还与构建节约型社会格格不入。随着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环保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特别是清明节纳入法定节假日后,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引导下,“文明祭祀、低碳清明”逐渐成为广大老百姓的共识,清明祭祖的习俗也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可喜变化。“捧上一束鲜花、种上一株新苗、朗诵一部经典”逐渐取代了“烟熏火燎、尘嚣直上”,而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祭奠”、“鲜花祭奠”、“居家祭奠”等新名词也跃居大众视野,成为清明祭祖的一股清流。精神文明建设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土壤上播撒下的希望,正在收获累累硕果。

  文明方能赢得一片清明。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因为幸福,所以更懂得珍惜。清明追忆往昔,我们必须铭记,正是有了无数前辈的不懈奋斗,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不忘祖不忘恩,不忘革命先烈的舍身奉献精神,用文明方式祭祀清明,才是真正的在祭祀清明中得到一片“清明”。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只有这份赤诚的感激之情如“清明”二字一般清澈、明净,纷纷细雨遥寄我们对故去先人的款款追思,如此文明祭祀,回归清明本意,方能助推社会风气走向风清日明,亦见证今日的蓬勃发展万象腾新,更激励我们沿着先辈们奋斗的路,脚踏实地拼搏出明日的辉煌。(中国台湾网网友:周运华)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王鑫]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