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党员干部要常感知群众冷暖

2018年03月23日 14:53:00来源:中国台湾网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3月22日 人民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的铿锵有力的重要讲话,4000多字的内容,84次提到“人民”,不仅赢得现场内外如潮的掌声,更是点燃全国人民为幸福而奋斗的激情。

  然而,现实中有少数党员干部总觉得为群众做事,价值不大,效果不明显,面对办事群众,冷若冰霜;一些党员干部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面对群众,竖起一道“隔离墙”;还有一些党员干部,与群众貌合神离,群众的手不愿握,群众的凳子不想坐,群众的门不敢进……与群众产生距离,又如何感知他们的“冷暖”呢?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检验出是否“心中有民”,都丈量出为民情怀的深与浅。嫌群众手脏的人,还能说与群众有真感情吗?我们常说“春到人间草木知”“花间觅路鸟先知”,为什么?因为它们与自然零距离、不隔阂。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随着十九大和两会的召开,中国正式迈入新时代,春江水暖,万象更新。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党员干部要学会感知群众冷暖。摆正心态,学做“最小人”,当好“公仆”,把群众当家人,而不是做“第一等人”;乐做“最小事”,高调做好为民之事,把群众的事当家事,当“第一等事”,而不是搞“高大上”的形象工程。走进群众,接近群众,融入群众,才能感知民生温度,触摸群众冷暖,唱响新时代的“人民”之歌。(中国台湾网网友:胡波)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王鑫]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