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病情图弥补医患沟通不足
拿起手术刀能救死扶伤,抓起画笔又惟妙惟肖,近日,河南一位外科医生徐国良因为绘画水平出众被称为“被医生工作耽误的画家”。徐国良告诉记者,最初作画是为了更好的学习人体结构,而画一些生活小品则是业余减压之举,未来,徐国良希望能够完成一套科普漫画,将医学知识以漫画的形式传递给大众。(3月19日《北京青年报》)
其实,像徐国良这样“被医生工作耽误的画家”的医生有很多,之前媒体报道过很多位。比如,中南大学李雁教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医生尤庆生等。每一位手绘图跟病人讲解病情的医生,都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医生手绘图讲解病情受到患者喜爱,说到底这种办法是弥补了当下医患沟通的不足,增强了医患沟通,增进医患互信,让很多患者觉得这样的医生医德高尚。
近年来,医患矛盾、医患冲突时有发生,原因之一就是医患之间沟通不畅,缺乏有效良好的沟通,导致医患互信缺失。而其中部分导火索就是,三甲医院人满为患,一些医生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工作负担很重,使得他们对患者缺乏足够的耐心,不能耐心、细心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没能详细讲清楚患者的病情。而且,很多医生缺乏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沟通形式非常单一,在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病情时,习惯使用医学专业术语,而不是大白话,直接让患者及其家属听不懂、听不明白。这让本就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不但不能有效纾解他们心理上承受的压力与不安,反而造成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医生产生误会、误解,没法充分信任医院和医生。
徐国良等医生用手绘图向患者讲解病情,虽然这么做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但这种方法更容易让患者及其家属清楚自己的病情,看懂医疗方案、手术方案。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能够让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做到充分的沟通,有利于让患者理解医生的良苦用心,进而打消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诊疗方案的疑虑,纾解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不安心理,从而更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这对患者的诊疗和后期康复也都有积极作用。
事实上缓和医患矛盾,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构建医患互信,前提条件就是医患之间能有充分的沟通。只有足够的交流、沟通,才能消除误解,才能增强互信。而良好、有效的医患沟通,不能只是挂在口头上,关键是广大医务工作者要用心付诸行动,手绘图讲解病情无疑为良好的医患沟通提供了一种选择,是非常好的一种医患沟通方法,值得有绘画水平的医生学习和借鉴。当然,广大不具有绘画水平的医生,可以用挂图等其他方法增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帮助病人及其家属了解和清楚真实病情,更好的为患者诊疗。(中国台湾网网友:何勇)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