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车慢的是情怀
中国高铁迅猛发展的今天,在一些偏远小镇,铁路线上依然保留着那抹清新的“绿皮车”。它早已成为中国铁路发展道路上一个时代的印迹。
每逢春运临近,人们的脑海中都会不禁的浮现出拥挤的老车站,破旧的站台,还有就是那列停靠在站台边上的绿皮车。但随着中国铁路的高速发展,不仅站车基础设施一流,更陆续上线了一批又一批科技含量极高的自动化服务设备。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络已经完成铺设,八纵八横也会在不远的将来与我们如约而至。而绿皮车这一象征着时代的产物也渐渐被和谐号、复兴号所替代。当然,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新时代背景下,这也是铁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中国铁路“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却是始终如一的被贯彻执行。在我国一些偏远小镇,为了当地居民的出行需求,依然保留着“短慢车”的日常开行,他们停靠的沿线小站,有的甚至一天仅仅几人的乘降量,而这些“短慢车”依然守时到开,这也凸显了中国铁路为人民服务的初衷和情怀。当地人民也对这种“守候”感恩颇深,也正是因为“短慢车”的存在,提高了他们生活的便利性和幸福指数。在去年的一次出差中,笔者搭乘了凤凰城到上河口的4325次列车,这是一列典型的“短慢车”,在车上无意听到一位当地乘车的旅客对乘务员说“这列火车就好像是他们家的私家车,是全镇居民的出行专车”。这种比喻并没有过多的夸张,在这些偏远地区,全年365天不休,准时出发,准时归来的出行方式,也只有依靠这列长长的绿皮车。
如今,铁路为更好的维护“短慢车”的存在,更好的运营管理,不断挖掘运输效能,让普速与高速同行,打造了各种短慢列车品牌,在满足地方人们出行的基础上,为务工人员返乡和出游旅客开辟专列,不仅让列车本身成为造福一方的出行工具,更加着眼列车衍生出的潜在资源,拉动沿线经济发展,推动铁路与地方联合,共同迈进发展的新时代,打造更多符合人民出行需求的“短慢车”。在这样的列车上,务工人员感受着家乡温暖,享受着铁路对他们的特殊服务,游客欣赏着沿途的美景。同时,地方百姓抓住旅游资源,把当地特色用“短慢车”带出去,把外面的新鲜事物“带回来”,在区域实现“走出去”和“引进来”。这些用心打造的“短慢车”品牌,无不彰显着铁路作为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人文情怀。
中国铁路的昨天已为成历史,那是人们共同的记忆,是见证成长、见证变化的一幕美好!铁路这一国民基础交通工具的改变,改变的是速度,未改变的是对人民的初心。
如今高铁引领中国交通走向世界舞台,中国铁路技术在世界遍地开花,却始终没有遗忘在角落里的“绿皮车”,足矣见得中国铁路快速成长的同时却不忘初心,不忘人民的情怀。(中国台湾网网友:庄强)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