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里程倍增”彰显铁路勇向涛头立的担当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报告中提到: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从9000多公里增加到2万5千公里、占世界三分之二。
从以千计的里程,延伸到数以万计的深远,中国高铁近年来带给人民的“大事件”浩荡而来,令人目不暇接。且从高铁运输发展,看民众高效便捷出行之态,高铁建设所行带动经济进步之喜,高铁不仅贯穿了人流、物流,更带动了经济流的进步发展。这是铁路供给侧改革红利的释放,更是“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承责担当。
“要想富,先修路”,这些俗语深刻阐明了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和服务性的功能属性,赋予了交通运输发展先行官的重要定位。近些年以来,政策暖风频频吹向铁路基建行业,铁路建设大面展开,大量的高铁建造而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将我国打造成交通强国。铁路从深入推进运输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客货运量和品质得到显著提高,积极推进境外铁路合作项目,再到成功研制“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并率先在京沪高铁按时速350公里运营,铁路已然成为我国面向世界的另一张“名片”,在全世界树立了高铁建设运营新标杆。
无可厚非,高铁的硬件配套完备,高铁软服务亦同步跟进增强,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水平也日新月异。铁路推出取消异地售票手续费、中转旅客“接续换乘”及动车组列车“自主选座”等便民服务新举措,为广大旅客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因此,无论从“硬技术”还是“软实力”上,中国高铁已经具备了新时代下的“弄潮儿”特质。勇为时代“弄潮儿”还应担负起解决新时代下新矛盾的责任,现如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不平衡、不充分又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上。在已建成的“四纵四横”铁路网和不断建设的“八纵八横”路网蓝图下,改变人们对于以往的地域观念,建设一条畅通交通运输大通道,更能为惠民、利民、便民上加码助力。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在新时代下,中国高铁更要以“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情与“人民铁路为人民”的责任勇向涛头立。(中国台湾网网友:郭靖)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