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家书屋”真正助力乡村振兴
“看书后,才知道原来养猪还有这么多讲究。看来,没有知识,只凭老经验是不行了。”近日,泸水市六库镇新田村委会农家书屋人头攒动,村民们在享受春节阖家欢乐的同时,纷纷来到农家书屋读书看报,学习种植养殖技术,交流经验,探讨致富路子。(3月2日《云南日报》)
近年来,为了大力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让更多农民享受到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党和国家全面启动了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并先后建设了一大批农家书屋。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农家书屋58.7万家,10年来向广大农村配送图书突破11亿册。可以说,农家书屋保障了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改善了农村文化环境,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极少数地方农村的农家书屋建起来之后,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与农民的期望值相差甚远。有的是“农味”不足,武侠类、都市言情类小说多,而涉及种植养殖、科普知识、农业政策等书籍几乎不见;有的重建轻管,总是“铁将军把门”,最终沦为了摆设;有的不重视书籍配置,存在数量不多、类别不全、用途不大、知识不新等现象。这不仅背离了农家书屋建设的初衷,还造成了宝贵的文化资源的浪费。
乡村要振兴,文化须先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这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明确了乡村发展的新思路,是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转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就是补齐乡村这块短板,而要补齐乡村这块短板,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产业的支撑,更离不开农村文化的繁荣。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等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旨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农家书屋作为繁荣农村文化的既有阵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文化领域的重要载体,怎样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成为农民群众学文化、长技能、强本领的“黄金屋”,应当引起各级各地的重视。可以说,农家书屋要实现长久良好的运行,不仅要在建好上下功夫,更要在管好、用好上做文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将“扶智”进行到底。农家书屋不仅承担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任,而且也是农民群众增长了知识技能、吸取致富“真经”的前沿阵地。通过农家书屋,农民查阅种植养殖、科普知识、农业政策等书籍,有针对性的进行“充电”,为农业生产“求经问宝”,农民群众在增长知识技能的同时,客观上也就激活了乡村的造血功能,可谓一举多得。希望农家书屋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真正成为农民群众学文化、长技能、强本领的“黄金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台湾网网友:丁恒情)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