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困住青年教师的网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德才兼备、全面考核,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我国的教师职称制度已经实施了近三十年,职称的根本目的,是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教学能力。可30年历史的职称制度变成区分教师待遇的工具,而评职称在如今完全可以弄虚作假,并且一劳永逸。若是改革教师职称制度,老师和老师,老师和领导之间工资水平差距更小了,更公平了,老师心里更舒坦了,更能用心教学了。也会增加年轻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年轻教师的教育情怀。
目前小学、初中中级、高级教师名额太少。同样是教师,就因为高中名额多,青年教师就能聘高级,而初中、小学的一些老教师任劳任怨工作几十年,连中级职称都解决不了。所以笔者以为首先应该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定体系,增加职称名额。职称名额应该向农村小学、初中倾斜。因为名额太少、竞争激烈,可建议领导不能与普通教师争名额,领导岗位应当与教师岗位分开评,既要让老师们看到希望,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也要及时兑现工资,让老师们真正得到实惠。
再者由于名额太少,导致教师之间竞争激烈,竞聘时无法协调,只能按教龄、资格进行量化打分、论资排辈,如此一来,职称晋升与实际教学业绩关系不大,导致‘轻教学、重职称’的现象较为普遍。所以应该增加考评项目,建议把教学时间,教学质量纳入考核项目。
其次可降低职称与工资挂钩的比例,将工资和业绩挂钩。有很多教师评上高级后,班主任不当了,教研组长不当了,脱离一线,学校领导也无能为力。同工不同酬,挫伤了教师工作积极性。教育是需要静下心来做的事情,大家都在为职称绞尽脑汁,谁还有心思静下心来教学啊!如果评聘分开,评上后工资不和职称挂钩,而是和每年的实际教学工作挂钩,实行阳光工资,才能促使教师始终努力教学。
最后对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仍然定期严格考核。现实中评上高级职称就不愿意再干活,这样的现象确实很普遍,笔者以为,可制定高级教师的年度考核,不要让他们产生“人到码头车到站”的消极想法。学校也可以为高级教师再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提升教师个人形象,促进其再成长。
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涉及上千万教师的切身利益,既要积极推进,也要稳妥进行。当前,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但愿改革能让青年教师撕破困住他们的“网”,让教师成为教育发展的不竭源泉。(中国台湾网网友:林迅)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