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家国网聚】春运四十年:从“量变”到“质变”我们看到了什么

2018年02月05日 13:20:00来源:中国台湾网

  春运几乎与改革开放相伴而生。1979年年初的广东,众多回家的人把广州火车站挤得水泄不通时,“春运”这个词还没有诞生。1980年,“春运”首先被《人民日报》提出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求学,诸多人群也就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定期流动”的春运。40年来,春运大军从不到1亿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29亿人次,相当于让除亚洲以外世界其他地区所有人搬了一次家。春运除了人流量的改变,服务质量和运输效率的提高更不容忽视。

  服务质量的提高是多方面的,其中最贴近民心,对人民群众影响最大的算是铁路部门不断便利的“购票”服务了。

  90年代末,铁路春运实行县镇乡团体民工提前订购民工团体票,减轻了旅客大量涌入车站露宿风餐排票的压力。这是外出务工旅客有序排队进站乘车。

  进入2010年春运,在广州站率先试行实名制购票验证进站乘车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全国铁路全面推开了实名制购票验证进站乘车,有效遏制了羊儿客、票贩子的违法行为。这是人潮般的旅客正在实名制排队购票。

  进入2011年,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全国铁路12306网上实名制购票全面开通,提前60天,旅客可以用电话在网上预定往返程火车票,减少了旅客涌进车站排队挤票的苦衷。

  现如今可通过手机装载与铁路总公司购票系统软件联通的“路路通”,查询选择各站始发各方向的列车票源情况,也可以装载12306火车票购票软件,网上实名制绑定银行卡或微信支付宝购买车票,不仅如此,旅客还可以在网上自主选坐及卧铺位置。

  “互联网+春运”不仅解决了广大旅客朋友购票难的问题,也有利的维护了春运秩序,更有效的践行了“平安春运、有序春运、温馨春运”的服务理念。

  在近年来的春运中,高铁运输的作用不容忽视。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使得春运期间的运输效率得到了“质”的飞跃。

  10年高铁发展路,中国高铁动车从2008年开行时速200公里的“先锋号”,到2012年时速300公里的“和谐号”,再到2017年8月21日京沪高铁首开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中国高铁迈入了崭新的时代,高铁运营总里程、运行速度双双列居世界之首。列车运行速度由过去的100公里提高到200——350公里(既有线升级改造后的准高速线路控制在250公里内,新建高铁线路控制在250——350公里),至此,中国铁路迈入高铁时代。自2008年8月1日首条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高铁开通以来的10年间,中国高铁通车里程已达2.5万公里。

  这40年来,我们从“春运”中看到的不只是人流量的增长,更值得我们欣慰的是铁路部门服务质量的提升和高铁运输效率的加快。现如今老百姓谈及“春运”,少了几分焦灼,多了一份淡然。当然等让“春运”变得如此从容,这种进步是交通行业的进步,是城市文明的进步,也是社会发展的进步。(中国台湾网网友:封笔回眸)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王鑫]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