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真的“佛系”了?
最近朋友圈被一系列“佛系”刷屏,微博上评论应时总结出佛系青年、佛系粉丝,佛系牛肉面,甚至佛系前任、考试、恋爱、健身、网购等也找到了“佛系”方式,很多人不禁发问,第一批90 后到底招惹了谁,新时代的年轻人真的“佛系”了吗?
何为“佛系”?不发,不评,不转,不怒,不传,自在刷新,随遇而安,善哉善哉。举个例子说明,比如大家都关注的“佛系恋爱”,就是两人不温不火,不会随时追问彼此动向,相处方式就是一周两次见面。
何来“佛系”?生活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有时甚至不能仔细的去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佛系”这个词更像是一种寄托,反映了一些人的共同感受,引起一些不问世事的年轻人的共鸣,他们习惯于用“佛系”来表达自由向往的状态,尽管这不是生活常态,“佛系”也表达了生活的一种态度,一种对生活中快与慢、进与退的思考,甚至是对理想的探寻。
怎样看这样的“佛系”呢,这不同于佛家的“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而是现代行为的一种寄托,我们还是要辩证的来解读这个词带给我们的影响。一方面,“佛系”是不争不抢,随遇而安的豁达;从另一个角度,“佛系”可能会让我们错失一些好的机会,被批判为不求上进,不符合青年人的蓬勃向上的朝气,如何对待,自在人心。
“佛系”也许是不经意间的一句吐槽,跟“我们是谁”系列的诉说、“感觉身体被掏空”类似,被看作是无奈之外的烦躁吐槽。新一代青年有着比上一代更优越的生活,似乎追求的欲望没有那么强,随缘才是他们想要的。高分、名校、体面的工作、毕业压力、房价与生活……这些都在悄悄的改变着年轻人的观念,时间的压力慢慢磨平了人的耐心和野心,多了一些“不骄躁,不执著,不坚强”的态度。
佛学是一种文化,佛系不足以和它相提并论,对于流行词语的恶搞要有一定的底线,对文化保持一种尊重。新时代需要年轻人的守护,他们有无限的冲劲和潜力,而不是失败后的“我很丧”,谁没有过头破血流,到最后谁不是一样站起来,照样重新走来过。“佛系”的自嘲与释放后需要你的行动,而不是一些列的“不”,等待坐享其成。
“佛系”与90后相遇,似乎被贴上了标签,“第一批90后将进入中年”,“第一批90后脱发了”,所以90后到底招惹了谁。其实90后既害怕被归类,又希望得到认同,这或许只是的在探索层面的成长,所以“佛系”可以是你释放的方式,但是不可以成为磨平你意志的阻碍,年轻人,还得往前走!(中国台湾网网友:常梦媛)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