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推广公众号别走形式主义 应以内容为王

2018年01月15日 15:23:00来源:中国台湾网

  微信公众号、APP等现代信息传播工具原本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而存在,可在某些地方不但没有达到提升便捷的目的,反而严重打扰到人们的生活,基层干部不堪其扰,群众也很有意见。(2018年1月9日人民网报道)

  随着新媒体的强势发展,各地方政府也积极的推出官方公众号、APP。研发推广公众号、APP的初衷是为了让群众能在线上办理某些业务、及时快速地获悉信息,希望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管理手段提升办事效率,减少线下办公压力,同时让群众能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到最新政策。出发点是好的,可到了具体推广这一步就有些变味了。为了追求更多的关注量,有的部门层层下达任务,强行要求关注下载,具体到一个部门一天要吸引几十上百位新粉丝。往往这样的推广行为会引发群众的反感,一关注下载就需要填写个人信息,姓名、电话、手机号乃至身份证号都要填写,原本网络数据的覆盖就让人对个人信息安全充满担忧,这样动不动就把个人信息上传网络的方式着实让人反感。这种硬推广既没有减少基层干部的办公压力,也没有让群众感受到所谓的便捷,结果变成了一味追求表面功夫的形式主义。

  当下对创建公众号、APP充满热情的主体众多,有地方的、某单位的、某部门的、针对某活动的,五花八门、品质各异。每个公众号、APP都希望更多人关注,首批关注者就锁定了基层干部,这就导致很多基层干部的手机里有各种公众号、APP,每天打开手机就要面对各种消息。某些公众号、APP的所属单位其实是同一个系统,发送的文章内容有很多重复,更是让看的人觉得乏味。基层干部因为有任务,关注下载后不得删除卸载,可群众一旦觉得公众号、APP不能提供自己想要的信息就会毫不犹豫的删除卸载。所以想要得到群众的认可,让群众积极主动的关注新媒体,其根本是要踏踏实实的做好内容而非形式。过多的公众号、APP真的没必要,有重叠的就应该整合,有重复的就应该删除,把零散的信息规整到统一的渠道对外发布,线上办公也应集中到统一的窗口,不以所属部门将新媒体分门别类,而应以信息类型进行划分,例如代表政府发布政策为一个渠道,惠民活动的信息发布和报名为一个渠道,这样既能让群众接收到权威的信息,又能清晰的了解到各公众号、APP具体是做什么的,群众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是否关注下载,基层干部在推广的时候也更有针对性。

  公众号、APP的研发推广应该以群众的需求为向导,不是为做面子工程、追求形象政绩提供便利,工作的重心要沉下来、接地气,把每一篇文章推送写好,把每一次活动搞好,把每一则信息严格把关,切忌急功近利。群众满意就是最好的政绩,口碑相传就是最好的推广。(中国台湾网网友:未遮山)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