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成绩单”捧好发展“金饭碗”
2017年,对山东济南市章丘区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老火车站铁路遗址公园即将建成,济钢耐材厂、老毛巾厂、铁路大修厂等一批保留老厂房遗迹、拓展文创产业空间的城市修补工程相继实施……共同构成了章丘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城市转型的生动场景。一系列倒逼干部重视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使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党委政府决策的每一个环节,成为章丘助推城市转型的保障。(新华网1月8日)
“竭泽而渔”终归是自断后路。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是指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的人工设计,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是自然和人工的结合,达到高效和谐,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用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一系列倒逼干部重视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使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党委政府决策的每一个环节,既是一项在“保护优先”价值取向下制定的创新性工作,又是以生态“成绩单”捧好发展“金饭碗”。
做足“添绿、亲水、近山”文章;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贯穿交通、生态、产业、城镇“四大提升工程”的内容;干部政绩考核,以“生态成绩单”为基础,“生态分”占更大比重。诚然,让GDP变绿、变优,非纸上谈兵所能及,关键是如何通过调整政绩考核机制得以实现。早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做了部署,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的确,由于地处原因不同,一个地方总有一个地方赖以生存、发展的“金饭碗”。地方管理者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既体现在治理层面,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也体现在发展层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也体现在理念层面,坚持绿色发展,引领带动全他民众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领导干部的主动作为,才是解决损害生态环境问题“剔骨刀”。为此,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归结起来,就是算政治账。
正所谓,有权须有责,权力必须与责任对等。如有权无责或是权大责小,则是与法治精神相违背的。但话又说回来,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往往不是转瞬即逝的行为,而是一个持续的结果,往往不是单个原因的突变,而是多个原因的累积。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哪些是不可逾越的生态红线,哪些是责无旁贷的作为底线等等如是,都是值得厘清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追求GDP增长率,也不完全放弃GDP考核,“关键少数”应有关键作用,不能糊涂,也不能有任何差池。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追根须得溯源,树立起绿色的生态政绩观,最迫切的是建立起绿色考核的指挥棒。得从源头上督促行使公权力的领导干部,建立起责任意识,对自己的岗位、权力和决策,真真切切地负起责任来。彻底摒弃粗放的传统发展方式,保护好民众赖以生存的青山绿水。到那时,不但环境葱茏美好,经济生机盎然,民生亦欣欣向荣。(中国台湾网网友:鱼予)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