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诈骗”虽虚惊一场,防范诈骗仍不能放松
著名新闻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方汉奇24日宣布捐出100万奖金,助力新闻史研究工作。当他和两人一起去银行网点汇款时,银行如临大敌,随行人被当成骗老人钱的骗子审问,就差报警了!幸亏有新闻报道,才让银行相信了。(12月27日 经济日报)
92岁高龄的方汉奇教授是中国新闻史研究领域的专家,此次获得“吴玉章终身成就奖”,将百万奖金尽数捐出用以支持新闻史学研究,兑现其一生之诺。方老师以这样的方式登上新闻头条着实有些意外,一方面我们对其为科研献身的精神肃然起敬,一方面也引起更多的思考。
如今诈骗案件形式越来越多样,巨额保健品、中大奖、子女生病……种类之多、方法之巧让人们防不胜防。而老年人又因年事已高、难以分辨而成为主要受害群体。加之,有些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没法替其把关。稍不留意,老年人一辈子辛苦攒下的钱就进了不法分子的“腰包”。
对此,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除了对老年人进行防范教育,作为资金必经地的银行更是要把好诈骗犯罪的最后一道关口。若能在老人打钱过程中发现可疑之处并及时制止,就能减少损失,阻止悲剧发生。
这次的“诈骗案件”虽是一起乌龙事件,但还是要为银行的细心负责点赞。不少网友表示去银行进行大面额转账时,银行人员都会十分警觉,耐心询问,难以判断的情形下还会报警。除此之外,为应对花样多变的诈骗方式,银行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比如转账24小时后到账,为追回被骗钱财提供时间。银行也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询问客户转账的用途及与陪同人员的关系。
诈骗案件屡禁不止之下,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于诈骗案件的惩治和处罚力度。徐玉玉案推动了电信诈骗的法制规范化,但也希望今后不要再以付出生命的惨痛代价来换取社会法制的进步,防患未然刻不容缓。
虚惊一场好过放任不管。如果每一个职业的从业人员都能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多一份警觉,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那么我们社会和谐的中国梦也能早日实现。(中国台湾网网友:苏琪)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