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形式主义先消杀传染源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批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经过五年整治,“四风”问题中,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基本刹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我们要给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画个像,摆摆它们的10种表现。(12月15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还比较突出,不能孤立的看待,有其源才行其流。如脱贫攻坚方面的一些形式主义,表现在基层一线,根子却在那些不接地气的奇葩检查考核上。检查要看那些繁琐的表格,才会出现反反复复让农户按手印;入户搞调查的人,不会讲农民语言,农民答不好官话,扶贫工作就会被否掉,才有干部等在贫困户家里“装儿子”;诸多检查打分要靠挂出的牌牌、会议记录、制发的红头文件说话,才发了工艺美术部、累坏机关文字秘书。检查评比像走马灯,说撸谁就撸谁,形式主义繁殖形式主义,就不足为怪了。
一项工作布置下来,肯定需要检查督导来推动。但有些检查,并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全凭检查者的金口玉言,指东道西,随意性很大,使基层不知所措。笔者曾目睹一次文明创建检查验收,那种官老爷派头,很让人无语。看到办公室的桌椅陈旧,就批评说,这些破烂还不扔掉,一看就不文明。言下之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就不文明了。弯刀对着瓢切菜。这样的官僚主义做派,很容易滋生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之所以坐“四风”的头把交椅,就在于它端着一副认真负责的样子,看上去很重视,理由很充足,实则是挂空挡,有表无里,让人有苦难诉说。
力戒形式主义,“头雁效应”很关键。风成于下,源发于上。抓作风建设,“关键少数”是关键,其作风如何对一个地方党员干部具有导向作用。各级“一把手”,作风摆得正,求真务实,就容不得其他党员干部耍嘴皮子、玩花架子、打马虎眼。在“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作风建设中,领导干部既负有领导责任,也担当示范作用。就当下来看,以上率下更为重要。无声的号召,就是强大的纠偏力。感染和带动,才是纠正作风弊端的神医良药。
形式主义表现在某些人身上,不仅有党性上的根源,也是一个工作能力问题。遇上难啃的硬骨头,面对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手足无措,苦无良策,不知从何处下手,又怕对上级交不掉差,拖提拔的后腿,甚至危机官位,急火攻心,就祭出了形式主义的伎俩。因为搞形式主义“物美价廉”,就找上门去搬兵解围。十九大报告强调,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增强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狠抓落实等八个本领。往远处看,这是国家赢得未来的需要;在近处打量,也是形式主义外病内祛的调理之道。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精神,才能把作风建设抓实。(中国台湾网网友:张全林)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