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小人物“闲帮忙”中流露出的“德”养

2017年12月01日 16:03:05来源:中国台湾网

  任帮助、黄大为——两位普普通通的邻居大爷,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在任帮助的“帮助”流水账里记载的是:帮着张大妈找自行车,给邻居修板凳。在黄大为的“作为”计划书里描述着:要聘一名保安,为小区装上门禁系统等。然而就是这样两位普通人,在他们居住的美苑社区、外贸包装宿舍,男女老少提起时都竖大拇指。(11月29日,燕赵晚报)

  总有一种力量支撑着我们前行,总有一种内心鼓荡要支配着行进的方向,这是一种带着传统味的东西,我们叫他信仰,也是“德”养。民间俗语中有一句叫“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个“神明”从宗教信仰中是一层意思,拿到现在的社会中同样适用,那就是社会约定俗称的条线,虽然说,他没有法治的约束力,但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更宽泛的能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里,同样需要这种粘合剂。所以,有了今天的为“小人物小行为”的鼓与呼。

  前几天,听身边朋友说起了一个看似心灵鸡汤类的故事:一个媳妇,从过门开始,就同婆婆怄气,来来回回斗过了数十年,五十多岁的时候,自己也做了婆婆,围绕身边的吵吵闹闹也多了起来,忽然一天,查处了自己患上了癌症,开始时也是迷茫非常,甚至心灰意冷,在频临死亡的时候,本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心态,放下了所有的成见,对自己的儿媳妇、婆婆都好起来了,才渐渐发现,原来自己的亲人们并不是那么可憎,也是那么的可爱,自己对生活又开始重拾信心,身体也慢慢变的好了起来。在复查中发现,自己的癌细胞也开始缩减,她将这一切归结为“善”的力量。不得不说,我们身边也从来不乏这些“善念”的身影。

  也有人说,自己家的事都扯不完,怎么还用闲情去管别人的事、社会的事。其实,现实中的很多看似无关键要的事或人都是随手可以改变的,或许一句指路的言语、一个轻拾路边垃圾的行为,添加一个小区楼梯门把手的螺丝,一个送小学生过马路的表现,都积攒了许许多多的“善念”的能量,整个社会也是因为这些“善”的集合变成了“道德”框架。如任帮助的“帮助”流水账里记载的是:帮着张大妈找自行车,给邻居修板凳。在黄大为的“作为”计划书里描述着:要聘一名保安,为小区装上门禁系统等。他们并没有牺牲自己,只是利用余下的时光开始做些令自己、让大家同样感到高兴的事,活出了真自我而已。

  其实,人活在这个社会中,就应该是简单的,只有简单的,才能是快乐的。这种氛围能够感染众人,只有众人认可了,方便了别人,才会惠及自己。“德”养的力量,无处不在。“日行一善”的事不能荒废,不信,看看身边帮助被人的人,最终有没有吃亏,换来了大家的认可,这些恐怕就是成就自己一生最重要的东西。(中国台湾网网友:孙伟)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王鑫]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