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亟待“去杠杆”补短板
根据业内人士估算,厦门现有的共享单车已超过市民的实际需求。超25万辆共享单车涌进厦门,导致车辆乱停放现象十分突出,引起市民的不满。过量投放,由此导致各类乱象常现于街头,影响了厦门的“颜值”。(11月2、3日《海西晨报》)
共享单车过度投放已泛滥成灾,严重挤占人行道,给交通带来极大的隐患,加之人们在使用单车时缺乏监控,乱扔乱弃,使得共享大打折扣,给市民没少添堵。共享单车乱象,责不在车而在人。如果不能实施有效监管,好事往往没有好效果。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完全可以依靠科技手段与大数据分析测算共享单车的投放量,避免无序投放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正是因为背后的推手是为了融资,才会出现这样的奇葩现象。仅2016年下半年,共享单车的融资规模就超过了30亿元人民币。用户使用ofo单车的押金标准为99元,使用摩拜单车的押金标准为299元,此外每个账户还有多少不等的充值款。且一个用户可能下载多种单车客户端,缴纳多份押金,预付多份充值款。事实上很少有用户每次用车之后立即申请退款,押金基本处于中长期存储状态。据媒体披露,共享单车目前押金总额已达60亿元,单就押金一项,单车公司聚集的资金已相当惊人,加之金额不等的充值款,单车公司已成为巨大的吸金石。
单车公司超需求投放,违背了公益初衷,其实质已异化为打着公益的旗号来追求非公平的商业利润。共享单车打破了租赁物与押金一一对应的关系,单车公司并非以租出的单车数量来收取押金,而是以用户数量按人头收取押金。如果用户不提交申请退还押金,这笔钱就一直被单车公司无偿占有,且形成单车与用户押金一对多的现象。这种不当占有使单车公司的运营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了金融功能。
正是这种功能,吸引了众多商家加入“单车大战”。收取押金不自动退还,且没有“投资回报”承诺,实质上是一种非法集资。如果单车公司将押金进行投资,或用于其他日常经营活动,一旦公司投资失败或公司在单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被击垮,那么押金就可能有去无回。这并非杞人忧天,继悟空单车、3Vbike倒闭之后,町町单车也被曝“跑路”,大量用户的押金没有退还,而公司办公地点也“人去楼空”。9月份,酷骑单车的运营团队集体解散,出现了全国性用户难以退还押金的情况。
共享单车过度投放背后的推手是吸金的诱惑,在操作层面借用了不公平的游戏规则。看清了来龙去脉,才好对症下药。用管理手段浇灭其融资的底火,单车投放自会回归理性。多名业内专家指出,对押金的监管势在必行。因为共享单车企业具备金融属性,需要第三方对其进行监管,才能使市场稳定运行。根据交通部门的指导意见,运营方应当对押金设立专款账户进行管理,与企业自有资金严格隔离,专户资金也不得挪作他用。实现了桥归桥路归路,失去了非公益性利益驱动,共享单车自会适度投放。
共享单车过度投放是商业行为和公共行为边界模糊不清造成的,也是市政管理落后的一枚苦果。共享经济并非是可以不需要外力干预便能实现自洽运行的自发经济秩序。政府管理部门固然应当支持创新,但必须对这种创新给城市公共秩序带来的外溢效应有所应对。从一些国家的治理思路来看,是实行许可制,管理先行一步,而不是先投后管、乱了再管。一位曾经试水海外市场的共享单车运营商曾借媒体披露,相比于国内“先投放后管理”的模式,国外市场更倾向采用“先管理后投放”。企业在投放单车之前,须向当地政府提交运营计划、投放计划甚至是车辆配置的详细信息等文件。就利责相称而言,这无疑强化了单车企业的责任。补齐管理的短板,才能把共享单车骑上正道。
共享单车是一举创新,其积极意义不容抹杀,但必须通过表里兼治,内驱外除,共享单车才能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才能成为绿色生活的一个帮手。(中国台湾网网友:孤灯下亮)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