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无反顾的救助更可贵
一位老人躺在马路上,一名怀抱孩子的男子准备上前去扶。这是前几天在贵阳贵安新区第三中学附近的马路上发生的一幕,据视频的拍摄者柏女士说,当时她和丈夫经过这里,发现这位老人倒在道路中间。夫妻俩商量由妻子拍视频录像,丈夫去扶老人。可就在柏女士的丈夫和老人交流的时候,出人意料的一幕发生了。有三名中学生跑过来,直接把老人扶了起来。(11月14日《北青网》)
在柏女士的丈夫和老人交流的时候,三名中学生跑过来,直接把老人扶了起来。这种结果实在令人意外,也让人充满反思。如果说拍照救人是一种美德,那么这种毫不犹豫的施救更让人感动,也更加令人敬仰。
看到老人摔倒,首先考虑拍照取证,这种行为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认为是一种救助智慧,但是这种迟疑和犹豫却很容易导致严重的结果,比如延误救治,错失最佳时机,可能加剧老人伤害,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因此,拍照救人看似一种无可厚非的自我保护,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相反,这种毫不犹豫,义无反顾的救助更值得肯定和赞扬。
扶不扶曾经是令人纠结的社会问题,这主要因为,一方面,一些人缺乏急救常识,缺乏急救技能,看到老人摔倒,贸然施救,不仅于事无补,甚至可能导致老人二次伤害,出于这种心理考虑,一些人在看到老人摔倒后,才不敢贸然施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一些人在扶起老人后,却遭遇老人的诬陷和讹诈,这种现象严重损害着公众的救助热情和道德情怀,导致一些人对助人为乐充满担忧,甚至质疑,加剧着社会冷漠。在这样的情形下,一些人就想到了拍照救人的办法,先拍照存证,再实施救人,这样就可以避免被诬陷和讹诈,这的确是一个可行的办法,虽然让传统美德有点变味,但是至少可以起到自我保护的效果。
助人为乐是传统美德,按照本意理解,就是看到有人遇到困难,及时伸手相助。也就是说,在实施救助时,是不掺杂任何考量的,是没有任何担忧和犹豫的,其出发点是纯洁的,唯一的目的就是施救,就是保护生命安全。可是,在现实中,一些人救人前首先考虑的却是个人的利益。虽然这是社会背景下的一种无奈之举,但是却在亵渎着助人为乐和见义勇为的本意。如果说,这种行为无可厚非,值得肯定,那么那种不顾一切,义无反顾的施救更加令人尊敬,更加值得肯定和赞赏,也更加难能可贵。而这三名学生就是这样,他们的出手相救,是出于一种纯净的道德自觉,这种道德是单纯的,完美的,也许他们不谙世事,不能洞察人心复杂,也许他们不知道这种义无反顾可能给自己带来的“麻烦”,但是正是这些“不知道”,才显示出他们的单纯和善良,才更加高尚和可贵。这与这对夫妻的先拍照再救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人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产生深刻的反思。
当然,义无返顾扶起老人值得赞赏,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危险,比如可能加重老人的伤势等,最好的办法是,一方面加强中小学生的急救技能教育,使其在救助时能够科学精准,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拨打120和110,通过专业力量来“扶起”老人。不管怎么说,三位中学生义无反顾扶起老人,都是值得肯定和点赞的,也为每个人上了一堂生动的道德审查课,虽然他们的措施有待提升和完善,但是这种天然的精神和品质却值得弘扬,他们的“天真”之举让每个成年人惭愧和汗颜,如何维护社会道德,减少猜疑和犹豫,应该成为每个人思考的问题。(中国台湾网网友:朱雀丹心)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