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红”专列游该如何定位?
今年重阳节是10月28日,随着全民旅游热潮的到来,以及国内退休、养老保障措施的日益完善,“银发族”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出游群体,尤其是在今年,国内周边游、火车专列游等产品都已开始火爆,旅游已成为当下中老年人生活中逐渐必不可少的选择之一。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已经占人口总数10%,这个比重正在逐年递增。长期以来,老年人需要的商品奇缺,精神文化生活单调贫乏,据调查,有90%左右的老人对老年消费品不满意。老年人的消费额占的比例很小,主要原因是消费市场对老年人消费的特点、潜力还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根据旅游网站发布的老年游大数据显示,随着十一长假结束后重阳将至,中老年人游客的占比明显提升,其中有62%的中老年人选择在10月份进行出游。大多数的中老年游客一般会选择春季和秋季等淡季错峰出游,避免节假日与上班族和学生族扎堆出游,成为错峰出游的主力军。而随着铁路运力的提高和服务的完善,坐火车出游由于时间宽松、行程休闲舒适、性价比高等成为中老年人出游的新宠。于是,不少旅游服务商也纷纷推出一系列休闲舒适、价格实惠的品质专列游产品,带游客欣赏金秋的“动态美景”。
随着中国铁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发布,已经勾画了新时期“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蓝图,便捷和安全的交通方式已经能够满足“银发族”的出行需求。为老年旅客开设旅游专列早已不是稀奇事,像哈尔滨铁路局开设的“夕阳红”专列、北京开行的“东方快车”软卧专列、一路向南的南国专列等等,这些列车都针对中老年人的特点进行了定制化服务。比如,选择沿途旅游资源集中的路线开行,尽可能囊括更多景点;尽量减少体力消耗较大的爬山、长时间行走等活动,更加安全舒适;每趟专列还配有专门的导游和医护人员,保障人身财产安全。乘坐专列可以“一线多游,一票到底”,一路上可观景、可休息、可游览、可娱乐,不用担心旅游出行多次换乘的问题,省去了其他方式的旅途疲劳和舟车劳顿,乘坐火车出游的方式很受老年人青睐。
长假过后,整个旅游和交通运输市场也进入了传统意义上的小淡季,不仅旅游产品的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下降,铁路火车的上座率亦出现回落。相对于出游需求高涨且时间弹性较大的中老年人而言,专列旅游节奏平缓,沿途包含的景点内容丰富,受到不少中老年人金秋出游的喜爱。今年十月,北京市首个老年旅游服务平台已经正式成立,政府已经将目光投向老年人旅游项目,随着老年旅游市场良性发展,老年旅游事业将大有可为。
如何利用销售错峰实现淡季旺做,主要还是抓住消费群体的特点和需求。从老年人最常见的心理需求方面来讲,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思想,如果旅游专列能够配备心理咨询医师并邀请权威的老年疾病医疗专家会诊,将旅游专列延展出医疗专列的属性,势必增加老年人选择的倾向。老年人依存性很高,精力、体力、脑力各方面都在下降,甚至有些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人照顾,而子女不在身边,又不能陪同老人出游,如果能够配备列车陪护人员,既满足这些老人的出行需求,又创造了一个新的服务行业。像这样的需求比比皆是,老年人退休后仍有工作需求,能不能在列车上开放体验式服务,让健康允许的老年人体验一次铁路工人的工作,尝试角色扮演的新鲜感,满足自己的工作快感。定期组织旅游团团友线下活动,让老年人找到归属感,包装成会员制产品,巩固消费群体,把列车打造成移动的敬老院,让老年人感受到铁路的企业文化,增加对铁路产品的认同。
老年人服务市场正在面临挑战,虽然铁路企业已经推出一些适合老年消费群体口味的产品,但是从服务规模和精细化程度看,老年旅游市场仍然处于拓荒阶段,我们的一些服务仍欠缺延展性,只是单纯的发挥交通运输的作用。交通运输行业也应该加快完善人口老龄化战略服务,加快抢占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开发老年消费产业,推出有针对性、定制化的产品项目,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和出行质量,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对于铁路企业而言,在运输淡季,如果能够逆向思维,不按常理出牌,积极调整优化,主动出击,即使是淡季,市场仍然大有文章可做。(中国台湾网网友:周晓舟)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