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问出实情,做出实事
随着互联网走入寻常百姓家,网民的声音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数亿人拥有了表达意见的可能。近几年来 “互联网+”“大数据”已经融入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多地的政府已经开通了网络问政的线上渠道,以此来“询民意,知民心”。
民意是最大的政治,怎么样真实准确的了解民情,快速贴切的回应民意,是执政党最为关注的问题。互联网作为新生的技术,极大程度上拓宽了信息获取的渠道。时至今日,59位省委书记、省长与百万网民在线互动,2300多位市县一把手通过留言解决了80万件民生诉求,23个省区市建立了制度化的网民留言办理程序。更有互联网法院、电子政务等网上政务办理平台,实现了“少跑腿、速办事”的高效行政。这些有力的举措不仅使得网上群众路线行稳致远,更保障了群众参与权、提升了群众的政治参与感和获得感。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执政党如何倾听广大群众发出的声音,如何利用政府的麦克风与群众沟通对话,是当下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虽然,互联网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但是,说到底这只是一场技术上的革命,只能做到提高效率拓宽渠道,还做不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问题终究还需人来解决。
在网络问政的过程当中 “实”字很关键,这个“实”字大致来说包含两个方面:实信息、实解决。
对群众反映信息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核实,是保障信息准确性的关键。“实信息”即为核实信息。在现实情况中,人民群众很难站在党和政府的角度来看待当下诸多的政策和问题,意气用事,情绪化的言论形成了对政府机关恶意进攻的态势,加之目前有关部门对于互联网的管理和引导尚不成熟,网络成为了大家说、随便说的口子,存在不负责任的现象。鉴于此,由群众反映的信息根据不同情况需要进一步的核实,了解真正造成群众强烈反响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政府部门也应该站在群众、政府等多角度的去看待相关问题,做到全面、准确。同时促进政府与群众的充分沟通,在交流和沟通中寻找问题根本,寻求解决方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亲民、近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将信息核实后进行有效的处理,让问题解决落到实处即是“实解决”的意义所在,问政是为了更好的行政,而非只是附和潮流,做做样子。现下网络问政在多个地区虽见成效,但是个别地区却存在着选择性问政,避重就轻,对群众强烈的呼声做不闻不问之态,对关系到群众切实需求的问题装作不见避而不谈。更有甚者,一些地区的网络问政系统存在“僵尸”化现象。反映不回应,内容长期不更新,无法访问,一直在“沉睡”的“网络问政”则成为敷衍了事的样子工程。试问如此“懒政”,渠道再宽又有何用?真正做到“实解决”政府的自觉性是根本保障,提高执政效率首先提高执政者的思想觉悟,真心实意才是最亲民的表现。同时也要做好相关的监督工作,制度是保证高效行政的有力武器。
习总书记曾谈到“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实事正是如此,要将网民的民意和智慧及时有效地转化为施政的源泉,“网络问政”问出实情,做出实事。如何将网民的意见和建议真正落到实处才是执政者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中国台湾网网友:张城玮)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