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女孩徐玉玉因被骗走学费而伤心殒命。这几天,在西安打工的女大学生小李也很伤心,新学年的学费和生活费8200元被骗走了。(8月9日 华商报)
相信很多人都接到过诈骗电话、诈骗短信,有的在qq、微信等平台上也会遇到诈骗信息。那么电信诈骗是什么呢?借助于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手段实施非接触式的诈骗犯罪,就是电信诈骗。
最初,电信诈骗对象主要集中在农村老年人群,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资信度闭塞,容易受骗的情况实施作案。但是,随着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的曝光,老年人的防范意识在增强,犯罪分子的“收益”在不断缩水,他们将电信诈骗的矛头指向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从山东临沂女孩徐玉玉,到齐鲁医科大学小李,甚至有人已经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接二连三的大学生上当受骗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
但是我不禁要问,大学生屡遭电信诈骗究竟打了谁的脸?是不法分子诈骗手段太高明?是大学生防范意识淡薄?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缺失?是谁做了不法分子的“帮凶”?还有就是为何电信诈骗屡禁不止?
不得不承认,电信诈骗已由之前的“盲骗”发展到了如今的“精准诈骗”,我们应精准识别诈骗手段,见招拆招,但更重要的是,要把解决问题、预防悲剧重演的思路放在其它方面。
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他们的心智已经成熟,但是也不能排除有些学生从小生长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只用把学习搞好,别的什么都不用做,学校也是唯分数论“英雄”,只重视文化课,经历的少,自然对社会认识不足,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自然淡薄,这也是针对大学生的电信诈骗屡屡得手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为何这么轻易地相信了陌生人,是因为他们能够说出个人的准确信息,这些信息的“卖家”在不知不觉中当了不法分子的帮凶,要坚决杜绝出卖个人信息,对这些帮凶予以严厉打击,信息在哪里出了纰漏,责任就应该追究到哪里。
由于电信诈骗属于"非接触式"犯罪,环环相扣,很难留下诈骗的确凿痕迹,为警方办案带来困难,虽然国家也倾注大量的警力、物力、财力去打击,但是收效不大,抓获的多数是末端“取款人”,并未抓获主犯、要犯。
大学生屡遭电信诈骗打了谁的脸,谁就要做好反思, 吃一堑就要长一智。预防治理电信诈骗是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合力才能取得实效。(中国台湾网网友:赵壮)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王鑫]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