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贵州、湖南等地持续性大暴雨的影响,自6月29日开始,昆明铁路局出现了大面积的晚点,甚至出现停运、折返现象。有旅客在乘坐列车离开昆明67小时后,于半路折返,又回到了昆明。而在退票窗口处,不少旅客听闻列车停运消息,赶来办理退票、改签手续。(7月3日昆明日报)
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铁路精心规划的运行计划,也让不少旅客的出行计划“泡了汤”。面对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铁路部门多采取限行或停运的措施,大多数旅客对此表示理解,但也有些旅客会心生抱怨。旅客急于出行的焦躁心情可以理解,但笔者认为,与尊贵的生命相比,更长的等待都是值得的。盲目前行,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可能让旅客付出生命的代价。
尽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已不断提高了对洪灾、台风、雾霾、雾霾等自然灾害的预见能力,但却无法改变这些客观事实,能做的就是趋利避害,最大限度的减少危害。防范胜于救灾,停运、折返才是最好措施。一旦雨量超过警戒值,会产生水淹道床、水害塌方、泥石流掩盖线路等危害,极大地威胁了列车运行安全和旅客生命安全。
暴雨天气下,我们只感受到了火车、动车、高铁飞驰的快捷,却没有看到抢险队员们冒着暴雨在第一线肩挑背扛、检修线路、排除障碍。他们,挥汗如雨,他们,满身淤泥,他们,昼夜奋战……他们用铮铮铁骨和钢铁脊梁抵御了强降雨天气和水害的侵袭,把暴雨的损害程度降低到最小,在风雨中搭建了一条出行的平安路。透过这份担当和忘我,我们也可触可感一份浓浓的“雨中情”。停运、折返导致大量旅客滞留车站,噼里啪啦的敲键盘声混杂着售票员和乘客沟通的声音,回响在售票车间内。他们不敢喝水,减少去厕所的次数,留下更多的时间服务旅客。广播员既要随时联控运转室,又要通过广播、对讲机把列车消息、旅客信息传达给各个岗位,十几个小时工作下来,常常是眼红、嘴干、腰酸、脑累。
服务行业就是这样,付出多少心血,中间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铁路人其实怕的不是自然灾害,而是得不到旅客的谅解。作为享受服务的我们,应多一点理性思考,给予铁路部门多些宽容理解与支持,体谅一线工人的辛酸,注重情绪表达方式,毕竟出门在外,安全才是首位。防灾减灾面前,我们能在车站里、电话里少一分抱怨,多一些感谢,就是尽了一份力。
在这个“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但在危险面前,不妨理性地放慢脚步。暴雨无情人有情,学会倾听,学会感恩,让理解与真情同在,不要再让铁路人饱受“天灾”的严峻考验之余,还得承受万千悠悠众口的抱怨和指责。(中国台湾网网友:王成成)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