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众多媒体曝光:一位名叫刘洪斌(又名刘洪彬、刘洪滨)的万能“专家”三年间,亮相多个地方台,以9个不同的“专家”身份,鼓吹各种“神药”,被网友戏称为“医药广告表演艺术家”。不过,随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多个官方机构介入,这位“艺术家”的“演艺之路”算是走到了尽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示,刘洪斌并不具有中医医师资格,未在中医医疗机构任职,也不是所宣称的“苗医传人”,相关中医药社会团体中也不存在广告中提到的“中华中医协会”。“刘洪斌”相关行为违反了《广告法》等有关要求。“刘洪斌”目前代言的广告虽不涉及医疗活动,但其冒用“中医药专家”等名义,对中医药声誉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最忙神医”并非只有刘洪斌一人,记者发现,同样频频出现在医疗广告中,变换不同身份的,还有李志明、王志金、高振宗,他们和李洪彬一道,被网友戏称为“四大神医”。(央视网6月26日)
电视上的假“神医”能频频上电视,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电视台广告业务外包。电视台广告业务外包,不等同脱管!国家应当以媒体平台为抓手,严管电视台广告业务外包乱象。
虽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立即通知停止播出“苗仙咳喘方”等40条违规广告并且杜绝违规广告改头换面再次播出,国家工商总局已经安排部署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处理,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电视台广告业务外包乱象的问题。
电视台所有广告必须通过电视台审核后才能播出。电视台广告业务外包后,有承包者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广告内容上做文章,打“擦边球”,更有甚者播出虚假广告,受害的是消费者,获利的是不法广告承包者。
仔细一想,这是不法承包者利用电视台的名义及公信力在传播虚假广告,并从中获利的一种行为。电视台也在不断播出此类广告的行为中慢慢丧失公信力,久而久之电视台播出的其他内容也开始受到观众的质疑,这又是谁在出卖电视台的公信力?电视台广告业务外包后,外包业务不应该处于脱管状态,每个电视台应该严格制定审核广告真实性、合法性及社会影响等相关制度。国家理应对出现问题的电视台进行严肃处理,不可对有问题电视台放之任之。
虚假广告播出时,观众及专业人士发现问题后并不知道怎么去投诉,这样的处境让虚假广告传播不受阻。国家有必要建立多方联动监控机制,让每一个老百姓都知晓有效投诉的方式,对虚假广告要进行多节点、多方位监控才能让虚假广告无处可遁。(中国台湾网网友:潘兴东)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