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网友快言

历史不能容忍抗日神剧“放飞自我”

2017年04月05日 18:28: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前不久,某抗日题材连续剧中居然出现了“一个包子既能当饭吃又能变炸弹”的离谱剧情,再次引发网友对“抗日神剧”的强烈批判。出演过多部红色题材影视作品的著名演员刘之冰对此事也有耳闻。他正色对记者说:“我从没有拍过这样的戏,但我注意到,现在确实有一种非常不好的创作风气。我相信,有责任心、有正义使命感的创作者看到这种现象都会很痛心。这种不能严肃对待历史、对待民族的创作者,是不会被尊重的。”(3月22日凤凰网)

  中国的抗日题材的电视剧非常多,但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出现很多夸张、雷人的虚构场景,因此被网友称为"抗日神剧"。脑残的剧情层出不穷,不仅是对历史的歪曲,更是对浴血捍卫家国的先烈们的不敬。当前人浴血奋战换来的胜利被描述成唾手可得的,恐怕后人就很难了解和反思为何这场战争需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因此历史不能容忍抗日神剧“放飞自我”。

  抗日剧属于主旋律范畴,题材稳妥,而且每年的电视台需求量很大,有相对稳定的收视率,总之对投资者来说,性价比和安全性都很高。但是一些创作者一味追求收视率,博眼球,披着民族情怀的外衣,在历史的伤疤上脑洞大开,战争游戏化,我军偶像化,友军懦夫化,日伪白痴化。裤裆藏雷、手撕鬼子、单手掏心、手榴弹打飞机,最近又火起来“又能吃又能炸”的包子雷,这究竟是艺术创作,还是消费历史和民族感情?抗日战争曾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创伤,先辈们救国救亡、艰难奋战的光辉历史是全民族共有的宝贵财富,那么多英雄事迹可以讴歌赞美,为什么偏要开这样哗众取宠的脑洞?抗日英雄们的付出怎能用来消费娱乐戏谑?丑化敌军的形象难道不是变相的不正视历史吗?难道我们的后代想要了解当年抗战的历史时,只能看这种雷死人不偿命的电视剧吗?

  电视剧不必是教科书,但一定不能是罔顾公共理性的反面教材,应该向观众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功利性太强必然创作不出经典的影视作品,当今很多的影视工作者还需沉淀,拍电视剧不能只向“钱”看,还要考虑社会影响。毕竟如今的太平盛世来之不易,是数以万计的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而抗日神剧的野蛮生长,不仅是对历史的亵渎,更是对后人的不负责。

  希望抗日剧能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尊重。(中国台湾网网友:刘佳蕾)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