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大学将在济南远郊区章丘区建设新的主校区的消息引发山大校友的广泛热议。2月6日,记者从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了解到,目前济南新主校区建设处于学校与政府磋商阶段。(2月8日《新京报》)
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高校面临巨大压力,除了师资队伍、实验条件、图书资料等严重短缺外,校区土地面积、建筑面积也呈现严重不足的态势。为此,新校区建设,甚至异地办学,成为不少大学主动突围的选择。
事实上,山东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由于办学规模较大,学科分布过于分散,医学院在趵突泉校区、工科在千佛山校区、文理科分散在中心校区和洪家楼校区,不仅学科融合缓慢,难以发挥综合性优势,而且增加了学校管理成本。
从这些个角度来看,山东大学作为百年老校,有其一定的文化积淀,但也遭遇了发展空间的瓶颈,而选择新址建立主校区的作法,无疑可以破解难题,能够激发学校的发展潜力,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当然,也应该看到此次山大校友会及部分教职工队伍反对并不是没道理。客观而言,搬迁为学校发展获得更大空间,但也由于搬迁多是由学校行政与政府部门拍板决策,从而导致搬迁产生诸多后遗症。离市区较远,给师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严重不便,老校区里那些承载了数十年师生记忆的美好场不复存在,甚至有学生感慨新校区是“文化沙漠”。
当然,这些担忧似乎有些“小我”情怀,但不得不说这些小情怀恰恰是一所大学所必须具备的情怀,否则大学的情怀、品质和精神又从何谈起?
记得中山大学曾经要求几家提供廉价便利服务的私人小商铺搬迁出校园,就得到大部分师生的反对,引发了一场舆论争论。为何校园内小小的鞋摊能够引发师生们如此大的反应,真实的原因就在于修鞋摊、修车铺不仅解决着师生们日常琐碎的需要,不仅是茶余饭后谈笑风生的地方,更是作为校园的一部分,融入数代学子的大学记忆里,融化在中大校园文化的底色中。
同样,山东大学搬迁也应要有如此的情怀感,大学之大,其实不在于校园之阔大,更不在于校舍之豪华,而在于境界之大、气度之大、胸怀之大,在于有包容之意,有悲悯之心,有人文关怀。显然,此次山东大学搬迁计划尽管还处于与政府蹉商阶段,但由于信息公开不够,广泛听取师生意见不足,才会在初始就陷入尴尬的舆论境地。
因此,山东大学搬迁主校区之争论,应该要基于是否有利于学校之长远发展,对于扩建、搬迁校园的重大办学战略决策,不能任由行政力量主导,而必须在校内实行公开讨论,充分论证搬迁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更要有博大的人文情怀。(中国台湾网网友:谢晓刚)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