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网友快言

传统文化进高考应牢记初心

2016年10月13日 16:42:38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传统文化不同于各个学科,没有固定的教材,而且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往往在学校之外,如何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传统文化的真正落地,对每位教师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高考增加传统文化导向在文化自信》,中国教育报,2016-10-13)

  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此项规定,带来的挑战,恐怕还不只限于每位一线教师。诚如作者所担心,“教什么”,“怎么教”是其中两个无法绕开的关键问题。还有教到什么程度,怎么考等也是教师亟待解答的难题。一旦明确了考什么之后,这些看似复杂的问题都不难。好早考试中心有这方面的举例说明。

  要彻底解释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传统文化进高考,进课堂,关键是要牢记传统文化进高考的初心在是什么?初心何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这就是课程的初心,课程的宗旨。课程实施就要初心不改地使用这个“指挥棒”,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实施过程中把握实施,最终在中学课堂,高考试卷上共唱一首传统文化之歌。否则,教师“将传统文化原本的价值性知识生硬地教成了事实性知识,从而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因此,在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上,必须始终以是否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杆。24字核心价值观是教师教学的大纲,也是学校在开设课程,确定课时要遵循的前提。只有教育部门都把握了这个宗旨,其他的忧虑、疑难都会迎刃而解。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宏富,“摸准传统文化的脉搏,引导学生与传统文化相遇,埋下文化的种子,进而让学生实现有根基的文化自信。”一旦离开24字核心价值观,这个传统文化切入现实的最佳角度,要完成这样的理想教育谈何容易?事实上,传统文化本身的传承、发展也必须有一个时代化、现实化的问题。复兴文化,首先在于人的复兴,没有对当下活生生的人的关注,全神贯注地到传统中去寻根、找魂,传统文化进高考,进课堂恐怕会事与愿违,甚至会掉入“考什么,死什么”的学习陷阱。(中国台湾网网友:陈建云)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