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子科技大学的保安张永辉成了网红,原因是“硕士”毕业的他依旧选择当保安。他也因此被贴上了“励志哥”和“扫地僧”的标签。他说,自己没有什么学者梦,也没有期待靠读书去改变当下的生活,他甚至没有想过不做保安。他读书的动机,听起来和这个实用主义的时代有些格格不入,“就只是为了提升自己。”这让人很难相信,但是看看他读书前后的状态,似乎又无法反驳。(7月22日中国新闻周刊)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也许有人会说,读书为了改变命运,为了谋求更好地工作,为了获得社会更多的尊重与认可等等,古人也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靠读书考取功名,进而实现其鸿鹄之志,今人靠读书考进大学,进而实现其心中的理想。由此可见,对于不少人而言,读书是他们走向人生辉煌所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
当“读书”与“硕士”联系在一起时,没有人会意外和惊讶,而“保安”一词的插入瞬间引来无数人的不解,似乎“读书”、“硕士”与“保安”在一起是一个天然的矛盾体。围绕“读书”形成了一组天然的“鄙视链”,博士鄙视硕士,硕士鄙视学士,学士鄙视大专,大专鄙视中专……而“保安”似乎永远处于职业“鄙视链”的底端,与处于“鄙视链”中上层的“硕士”很不般配。
难道读书就是为了让我们不断上升到“鄙视链”的高端吗?非也,在笔者看来,读书的目的绝非为了在“鄙视链”中绕圈圈,而是对知识与思想的运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或游说各国,或报效某国,或互相辩论,其目的绝非证明“我比你读书多,我比你混得好”,而是用己所学所悟去服务各国,服务大众,这才是读书带给我们的真谛——尊重与感恩。
正是因为读书教会了张永辉尊重和感恩,才让他“硕士”毕业依旧留守保安岗位,因为他尊重“保安”这份职业。也正是他对学校和职业的感恩,才让他有了归属感。读书让他学会了更好地思考,方才有了那篇9万多字的论文《成都市政府公务员职业倦怠调查研究》。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读书不在于多少,而在于运用。死读书,运用不当,即便凭借一纸文凭某得理想职位,终会如孔子所言,一事无成。而运用得当,即便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沈阳保洁大妈新津春子,熟记80种清洁剂使用方法,并对保洁工作别有一番心得,通过她和同事们的努力,让东京羽田机场连续四年获评“世界上最干净的机场”,而她也被誉为日本“国宝级匠人”。
读书给予我们知识与思想,教会我们如何尊重与感恩,新津春子明白了这个道理,她成了日本“国宝级匠人”,张永辉明白了这个道理,相信终会有所成就。(中国台湾网网友:盛柏臻)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