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是滋生未成年人犯罪的温床,如不及时阻止、教育或惩治,这些年幼的孩子难免走上歧途。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成为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社会顽疾。近日网络上传播的一段视频,被打女孩因为与别人“撞衫”,而被多名女生轮番殴打,受害女生只能躲在墙角哭泣。
近年来,频频见诸媒体的校园暴力事件在公众的谴责声中并没有消减之意,甚至不断出现低龄化、侮辱性强、女生组织施暴、借助网络“炫暴”等新特点。遭受校园暴力的学生,轻则财物受损,重则身体受侵,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更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创伤。
形成暴力事件的原因较为复杂,导致暴力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又多样化,但就其导致暴力事件的根本原因,大致可分为: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自身因素。我认为针对校园暴力,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应当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在校园内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每个时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校纪校规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律知识教育、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知识教育,利用校园网、宣传栏、图片等有效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学法、懂法、守法,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尽最大努力预防和减少校园犯罪。
然后重点是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康人格。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双管齐下,从安全角度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正直品格,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在真诚、友善、宽容、大度、懂规、守法中科学地认识、正确处理好各类安全问题,把校园的安全管理、安全意识、安全规范、安全道德、安全行为等有机结合起来。
最后要注重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一方面遵守校规校纪。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学校而言也是如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的校规校纪对学生而言是保护学生安全防线,很多案件就是违反校规引发的。学生遵守校规校纪是最有效的自我保护;另一方面加强自身防范意识,加强自身保护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自尊、自爱、自重、自立等自我保护基本常识。开展经常性的法律知识、防范知识教育,学校要定期聘请一些专家、学者、法制辅导员到学校为学生上好法制必修课,增长防范知识,有效预防或减少暴力案件发生。
校园暴力事件的屡屡发生,说明我们的教育有缺陷。素质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不是动动嘴皮子,而是要脚踏实地地去做。只有家长、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逐渐消除校园暴力产生的土壤,才能给学生们创造一个安全、舒心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国台湾网网友:王妞)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