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网友快言

“拯救实体书店”不过是个伪命题

2016年04月21日 16:06: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实体书店的经营状况再次引起广泛关注。留住书店,已然是人们共同的呼声,但其背后的潜台词是实体书店无奈的困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阅读和书籍购买习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再加上电商低价竞争和盗版书的恶意搅局,不少实体书店面临着生死困境。而在广东中山,一群热爱阅读的青年人发起了“72小时”模式以图拯救实体书店。(新闻来源:4月21日《南方日报》)

  当实体书店走进经营困境的时候,“实体书店要不要拯救”便成了常常讨论的问题。目前比较趋于一致的回答是“要救”。但这个回答却是建立在“实体书店萎缩影响公民阅读”这样一个逻辑之上的。阅读无疑重要,但这个逻辑前提却是错的,拯救与否是个伪命题。

  且不说实体书店未来会消失有点杞人忧天,毕竟偏爱纸质书者必定存在,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但即便将来真的消失,这与不读书也不挨边儿。4月19日《人民日报》新闻说:去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6本,都比上一年有所增加。这说明三点:其一,阅读须臾未曾离开过读者,依然散发着永恒魅力,整个社会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没有下降;其二,线下或线上,不过是销售模式和场地的变化,读者阅读选择的渠道多了,图书多样性更能满足个性需求;其三,书香绝不只在实体书店有,电子书同样也有,它们的文化魅力以及阅读价值难分伯仲。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会钟情到实体书店买书、阅读?这里面除了个人习惯,最根本一点,还是人骨子里具有的怀旧情怀。一个价值观多元的社会,人们必须要有根意识,要有怀旧情怀,就像怀念曾经的春节以珍惜纯粹美好,回忆远去的故乡以慰藉磨人的乡愁,书店就像一座立在很多人心头的图腾,能安抚一颗颗躁动浮泛的内心。但必须明白,怀旧不等于守旧,如果看不到多样阅读的主动随意性和个体独立性,无法做到与时俱进而只是刻板地墨守成规,这样的阅读是不健全的,与阅读本意是背道而驰的。

  浮躁的社会需要静心阅读来放慢脚步。阅读需要有好的书籍,更需要有一张没有干扰的书桌。不管线上线下,是电子书还是纸质书,时下“好书”并不缺乏,要找到一本白岩松口中的“人文闲书”不是问题;而书桌却可以有多种,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不只是一方实体书店,还有家里的书房、城市的图书馆、咖啡厅、甚至候车长椅等。城市的文化气质不能仅仅靠实体书店来支撑,尤其在其日益萎缩的现状下,对城市及大中小学的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挖潜必大有可为。当然,这也有个前提,就是要改变目前很多图书馆存在的诸如种类单一、图书陈旧、位置偏僻等问题。倘若图书馆设置更为合理、功能更为完善,自然也容易吸引更多市民走进书的世界。

  对于实体书店面临的经营困境要不要伸手,这是首先需要弄清楚的问题。图书市场的“河东河西”是市场化的必然,网店和实体店既然都是市场主体,就应该一视同仁,帮实体店换角度就是拉偏架,这不是平等对待所有市场主体该有的态度。虽然近年来不少实体书店萎缩乃至关张,但并未导致图书出版、销售量的减少,图书购买渠道多样化带来的只是市场占额比的变化,这也表明,提倡阅读与实体书店的多寡存亡并无多少关联。这就要求我们把精力放在加强规范引导,做好管控监督上。市场的事,还是尽量交给市场自发形成秩序为宜。(中国台湾网网友:晴川)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