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发展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发挥创新激励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这是习近平主席在《发挥亚太引领作用,应对世界经济挑战》中提到的。
中国作为世界上国土面积庞大的国家之一,我们有着丰富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那么为什么载着种情况下我们要改变发展方式,推动创新发展呢?原因诸如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从交换商品的实物性质来看,我们所生产的实物商品变得越来越不值钱,在无形商品和有形商品交换的过程中,有形商品的利润处于劣势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其次,中国虽然地大物博,有个非常广阔的资源,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运用不可再生资源进行持续和长久的进行商业交换是不合理的。这将使我们在消耗巨大的资源的同时,依然处在利润获得的最低点。
同时,我国发展科发展科技战略也是适时、合理的。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强吃资源,固守传统生产方式是行不通的,也有碍于一个国家长久发展的战略,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人数众多,在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们的科技水平和人才数量都有了质的飞跃,所以中国尽量以本国的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来换取我们所需要的资源。
另外,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节约资源、发展可持续战略使我们必须面对的。我们当今经济收入的重大比重来自于我国的不可再生资源和廉价的里劳动力,那么我们就是以破坏自然资源为代价来换取低廉的报酬。对于世界上各个国家来说,资源作为国家的战略资源,都要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资源和环境毕竟都是不可再生资源,都是有限的,长久的不加以节制,必将会导致资源危机,如果还不加以转型,必将形成越开发越穷,越穷开发的局面。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以廉价劳动力、自然资源等廉价因素支撑了我们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发展与规模扩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主要以投入不可再生资源为代价来换取金钱,及时当初的政策不变,那么我国的自然资源也是不允许的。
习近平主席在甘肃调研讲话时提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和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这个关键,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在近年来,我国不断的调整生产方式策、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加科技研发的资金,这一系列的措施都奠定了我国实现科技大国、人才强国的决心。同时,习主席的支持也是为我国科技发展吃了一个定心丸,再这样的体制下,我国经济转型和总量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中国台湾网网友:李古淞)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